什么是强化理论

2019年9月7日13:44:44什么是强化理论已关闭评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大类型。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控制行为的因素称为强化物,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行为,求得行为的改造。

2. 通过强化以改造行为通常有4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3. 强化的时间安排也会影响职工的行为和绩效。强化的时间安排大致有两类: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前者指某一个行为每出现一次就给予强化;后者指在某一行为出现若干次后才给予一次强化。

① 正强化:通过奖酬体系对职工的某一行为给予肯定,从而使职工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

② 负强化:预先告知某种行为不符合要求,防止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使职工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

③ 自然消退: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些行为不予理睬,当此行为得不到正

强化时就会逐渐消失。

④ 惩罚:以某种带有强制性的、威胁性的结果,例如批评、降职等,以表示对某一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从而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强化理论的应用

某公司一位地区经理的业绩相当糟,当销售部经理与他谈这个问题时,他总是强调他所管辖的区域较小、基础不好、购买力低、消费习惯不好等客观因素。于是销售部经理与他专门沟通,说由于他提到的那些原因,公司正在考虑将这个地区合并到其他地区。一听到这个信息,这位地区经理马上说,虽然有那么多困难,但是他愿意再试一试,希望公司再给他一点时间。结果几个月之后,业绩果然获得大幅提升。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