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预算、预测,这三个词财务人员并不陌生。计划、预算、预测都是面向未来的,即对尚未发生的事项进行规划与估量。同样是面向未来,站在预算工作的角度,这三个词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三个词对应的是三项工作,计划是方向,预算是计划的量化,预测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校验,三者互相促进。做好这三项工作的关键是做计划的人要懂业务。
(1)计划与预算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计划与预算,二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第一,有先后之别,先有计划,后有预算。 正如生活中的例子,男孩和女孩谈恋爱,女孩对男孩说:“明年我们结婚吧!”这是女孩的结婚计划。男孩说:“我先算算拍婚纱照要花多少钱、办酒席要花多少钱、度蜜月要花多少钱……”这是男孩的结婚预算。结婚计划一般先于结婚预算提出。
第二,计划往往是针对事情做或不做进行的定性论断,预算是在做出定性论断后,再来确定执行这个计划需要投入多少资源(金)。 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前,先要确定年度经营计划。年度经营计划确定后,资源如何配置就有了基本的依据,这也体现了计划与预算相互依存的一面。计划有更大的主观性,人们常言“计划赶不上变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预算通常会和绩效考核绑定在一起,一般具有刚性,不得随意变更。市场变化会导致计划变更,计划变更又往往会导致预算变更。
第三,企业运营先有战略,再有目标,然后才会有服务于目标的计划。 计划一般是针对经济事项与经营活动而言的,多用描述性语言,说明是否做、何时做,通常不涉及金额方面的表述,如“明年拟开拓华东市场”。预算则是计划的量化与金额化,是数字化了的计划,说直白点,就是要把计划货币化。例如:
●某企业拟开拓华东市场,计划确定后,企业要进一步考虑开拓华东市场需投入多少资源,预计可以获得多少回报,投入与回报都必须量化为金额;
●某企业拟加大广告投放的力度,这时要考虑需投入多少广告费,另外要考虑广告的效果如何,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增量收益等;
●某企业拟投资一条新的生产线,计划要落地,势必要考虑这项固定资产投入需要花多少钱,资金从哪里来,企业是通过借款或股权融资获得资金,还是使用自有资金购买这项固定资产;
●某企业要收购其他企业的股权,该企业需要考虑股权对价是多少,企业应在哪个季度融资、需要多少资金、资金成本是多少等;
●某企业要确保利润不低于前三年的平均数,这时企业要先算出前三年的利润平均额,再据此确定利润预算目标。
以上这些例子都有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演进过程,都体现了从计划到预算的递进。
(2)预算与预测的区别
在某些情况下,预算与预测这两个词能通用,如滚动预算和滚动预测就是一个意思。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词适用的场景是不同的。例如,每年进入下半年,企业总经理一般会要求财务总监做本年度的收入和利润预测,而不会说做预算;到了年底,总经理一般会要求财务总监牵头做下一年的年度预算,而不会说做下一年的预测。
预算和预测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呢?通俗来讲,预算实际上是站在预判时间段的最前端,对后面确定的时间段进行完整的预判,如企业做2025年年度预算的时间一般在2024年年末;预测则不一样,如企业要做2024年全年可实现的收入和利润预测,可选择在2024年全年任何时间点去做。企业在做预测时,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已形成一段实际数,同时预测人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业务收入和利润给出预判数,把这两段数加到一起,就构成了预测数。
企业做预算和预测的时间点如图3-1所示。
总体来说,企业做预算和预测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预算往往在一项经济业务开展前就要做出,它是零起点、全覆盖。预测则不同,它一般在经济事项已开展一段时间后再做出,是半路出家、后端覆盖。因此,预测也可被看作半截子的预算。
图3-1 企业做预算和预测的时间点
(3)预测准确性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尺
预测是管理的灵魂。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从事后走向事前,预测是可以为之的举措。准确的预测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做预测的目的主要有四点: 提高经营管理的前瞻性、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不断调整经营方向、预见并规避风险。
财务预测往往结合财务分析同步进行。财务分析对推进业务改进是否有用,要从两个层面看:
第一,能否揭示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此财务人员要有足够的数据敏感性,能够找到数据异常的原因;
第二,能否作为企业的管理工具,推动解决业务问题。
揭示问题的能力取决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其与业务的融合度,解决问题则需要一把手的认同与参与。
优秀的财务分析,一定是结合业务进行的,能够定位业务问题,并且能帮助业务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写财务分析报告时,一般先有分析,后有预测。例如,财务分析报告在结尾处往往要对企业全年的经营指标结果进行预测。很多财务人员会觉得把预测做准很难,他们认为预测就是瞎测。这跟财务人员闭门造车,缺乏做准预测的相关储备有很大关系。
财务人员要想将预测做准,除了知晓企业财务现状,还要对业务有充分的了解。预测可以作为连接财务与业务工作的桥梁。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人员先要把数据背后的业务原因吃透,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做出的预测才可能准确。从这个角度讲,预测是检验财务分析质量的标尺,也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尺。
(4)预算与预测,考核以何为准
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预算就是一种常见现象了。企业在制定出下一年的年度预算后,下一年年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预测,当预测结果与预算目标有较大差距时,企业该如何对预算责任单位的负责人进行考核呢?企业是以预算目标为绩效考核依据,还是以预测结果为绩效考核依据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市场没有出现重大变化,组织机构未做出重大调整,绩效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原预算目标。那预测的结果有什么用呢?它可以用于过程控制,后续预算执行应以预测结果为主要依据。
一言以蔽之,“考核用预算,执行用预测”。
相较于预算、预测,计划是粗线条的,不量化、不涉及金额,但计划是龙头,然后有预算,预算执行中才有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