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组织中要解决问题的不同性质可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一个例行程序的过程,它几乎就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它是针对例行的、重复出现的活动而言的。在程序化决策中,管理者在以前做过很多次类似的决策,从而形成了适用于某种特定情况的决策规则或者指导方针。程序化决策发生在下列情况下:当招生数量每增加40名时,校长要求学校董事会批准聘请一位新的教员;当工人的加班时间超过了正常工作时间的10%时,生产管理者就需要雇用新的工人;当手头的存货下降到一定水平之下时,办公室的管理者就应采购基本的办公用品(如纸和笔)。在上述最后一个例子中,这位办公室管理者每次采购的办公用品数量甚至都是一致的。
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规则和指导方针来控制所有的程序性组织行为。例如,规定可以确定工人应该如何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也可以确定原材料必须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才可以接受。与组织的日常运营活动相关的决策绝大多数是程序化决策。例如,库存量应该保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什么时候支付货款,什么时候向客户收回货款,什么时候把欠款不还的客户告上法庭等,都属于程序化决策。当管理者很容易获得用来建立指导决策过程的规则所需相关信息时,程序化决策是可能的。在仓库库存是否空了、班级中的新生数量是多少等问题上,基本不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2)非程序化决策。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管理者并不能确定一个行动计划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甚至在更为模糊的情况下,管理者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很显然,在这些情况下,不可能形成能够预期不确定性事件的规则。对于这种非常规性的决策,就需要用到非程序化决策了。非程序化决策通常用于应对特殊的或者新奇的机会和威胁,它一般发生于管理者没有现成的决策规则可以使用的情况下。那么,为什么没有现成的规则可供遵循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形势是难以预测的,同时管理者又缺乏制定决策规则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非程序化决策的例子包括对一项新技术进行投资,开发一种新产品,发起一场新的促销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进行国际扩张等。
那么,在没有决策规则可供遵循的情况下,管理者应该如何进行决策呢?首先,他们必须搜集关于各种备选方案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直觉和判断从各种备选方案中做出一种明智的选择。所谓直觉,是指一个人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和对手头所掌握信息的直接的感觉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所谓判断,指的是一个人根据自己对特定情况中已知信息及其重要性的评估而形成正确观点的能力。发挥人的判断力往往比依靠直觉更为理性。但是直觉和判断常常会出现错误,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与程序化决策相比,非程序化决策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