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危险点管理的实施方法

2022年12月24日16:45:58三级危险点管理的实施方法已关闭评论

定点分级

三级危险点管理实施的第一步是实事求是地划分危险点。这就需要将安全因素进行排队分类,恰如其分的划分危险点。其根据是工艺特点、生产危险性以及事故资料。

划分危险点一般考虑如下因素:

① 工艺复杂,人机活动量大,危险因素多;

② 物料的易燃易爆性比较大;

③ 易燃易爆的物料存量大;

④ 高温高压等非常态操作;

⑤ 万一发生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多,造成的事故影响大。

危险点确定以后,还要进行分级,级别分为三等。一级最危险,管理措施要最周密。为了对最危险的岗位场所实施重点管理。一级点、二级点、三级点的数量应呈现宝塔形,一级点数量应较少。

危险点分级标准要具体,尽量做到定量化。例如物料的易爆易燃性可用闪点、燃点、爆炸极限、爆炸威力、感度等分级;易燃易爆物的存量可以用t、kg分级;高温高压可用℃、MPa来分级。

为进一步提高危险点管理水平,使危险点管理标准化,一个行业或一个部门可以划定统一的定点分级标准,可以对本行业、本部门、本系统的危险点实施统一管理,这样可以促使各下属单位相互交流经验,互相比较开展竞赛,可促使三级危险点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我国《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中将危险品及生产工序的危险等级划分为1.1级、1.2级、1.4级三个等级,其中:

(1)1.1级:危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性

例如:膨化硝铵炸药的膨化、混药、凉药、装药、包装工序。

(2)1.2级:危险品具有迸射破片的危险性,但无整体爆炸危险性

例如:火雷管装药、压药工序;电雷管、导爆管雷管装配、雷管编码工序;引火药头用和延期药用的引火药剂制造工序。

(3)1.4级:危险品无重大危险性,但不排除某些危险品在外界强力引燃、引爆条件下的燃烧爆炸危险作用。

例如:硝酸铵粉碎、干燥工序;延期药混合、造粒、干燥、筛选、装药工序;二硝基重氮酚废水处理工序。

注:民用爆破器材尚无1.3级危险品,不设对应的1.3级建筑物危险等级。

 张挂标志,落实责任

危险点确定以后,要根据分级张挂相应的标志牌,落实各级责任人。标志牌要求色彩醒目,张挂在明显地点。标志牌的一般式样如表5.6。

表5.6 危险点分级责任标志牌

由表可知,标志牌上要写明危险点的部位(或名称)、危险点级别、岗位负责人、各级检查人的姓名以及检查周期。与标志牌相对应,要编制安全检查表,为各级检查人使用。要印制相应的危险点检查记录本、信息反馈表,有条件的还要做出危险点的事故树图,勾画出该岗位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及其与事故的关系。事故图中的基本事件就是安全检查表中的检查内容。

危险点检查

预防危险点发生事故的中心环节是检查-整改,不同的危险点有不同的责任人,也有不同的周期,各级安全检查都由固定人员进行。危险点的管理关键就是岗位责任人,一般就是本岗位的操作人员。他们对危险点的状况最了解,对危险点负有直接的安全责任。岗位责任人的检查一定要具体、细致,每天应进行一次。各级检查人对危险点按一定周期进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检查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支持作用。

各级检查人的检查情况应记录在专用的检查记录本上,记录本保存在岗位上,由岗位负责人保管,检查人必须到现场检查方能记录。检查记录的式样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

信息反馈,落实措施

三级危险点管理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其关键的一环就是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整改。整改措施往往涉及许多部门,这就需要领导的支持,需要纵向进行协调和及时地信息交流。信息反馈就是进行协调交流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用专门格式的信息反馈表,由专职人员填写,将危险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以促使不安全行为的解决。

信息反馈的主要内容有:

(1)危险点是否按规定管理、按周期检查,是否按要求记录,是否整洁清楚等。

(2)各级检查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3)分厂无力解决的较大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以促进解决。

信息反馈表也有固定的周期,每月一次比较适宜,可由专职人员进行。信息反馈表的式样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例如表5.7。

表5.7 一级点信息反馈汇总表

奖惩兑现,促进落实

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奖罚兑现,可以促进人员落实、制度落实。危险点管理可以展开竞赛、定期交流经验、展开评比。好的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坏的要进行批评和处罚,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危险点的奖罚应预先制定奖罚条例,由公司行文下放,奖罚兑现的同时开展宣传教育,以促进三级危险点管理和各级责任的进一步落实。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