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服役时,古罗马的士兵要在庄严的仪式中宣誓,保证永不背离规范,服从上级命令,为皇帝和帝国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宗教信仰和荣誉感的双重影响使罗马军队遵守规范。队伍金光闪闪的金鹰徽是他们最愿意为之献身的目标,在危险的时刻抛弃神圣的金鹰徽既是邪恶的又是可鄙的。某种更有实质内容的敬畏和希望加强了这种力量来源于想象的动机,在指定的服役期满之后享有固定的军饷、不定期的赏赐及一定的酬报等减轻了军队生活的困苦程度。当然,由于懦怯或不服从命令而企图逃避最严厉的处罚,那也是办不到的。军团百人队队长有权用拳打作惩罚,司令官则有权做出死刑的判决。古罗马军队的一句最固定不变的格言是“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这样的做法使古罗马军团的勇猛得到一定程度的顺服和坚定性,凭野蛮人一时的冲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西方,这种管理方法终于总结为一句话:“胡萝卜加大棒。”拿破仑说得更形象:“我有时像狮子,有时像绵羊。我的全部成功秘密在于:我知道什么时候我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
在东方,则有“视卒如爱子,可与之俱死”等说法,又有“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使然也”的说法。孙子兵法总结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为必取。”总之是一句话:“软硬兼施,恩威并济。”
管理学是一门对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及其一般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从整个管理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管理思想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管理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人们会对管理实践进行新的研究、总结,进而探索其中的规律和本质,归纳出一套管理活动的一般性原理知识体系,这就是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的形成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管理学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纵观整个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管理思想产生阶段、管理理论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及现代管理理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