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时间。企业要缩短上市的市场,就必须压缩生产过程的时间。从泰勒时代开始,企业就一直在探索缩短生产周期的方法,从丰田公司的快速换模,到现代的并行工程技术,出现了各种时间压缩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基于时间的竞争概念和敏捷制造是制造业在提高时间竞争力方面所做的最突出的表现。时间上的竞争包括三方面:一是交货时间短,二是准时交货,三是产品开发时间短。
②质量。企业的质量内涵是丰富的,但是生产过程的质量是企业整体质量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质量管理的概念始于顾客的需求终于顾客的满意,以顾客为核心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突出特点。对于制造业来说,高质量的生产过程,可以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为了达到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全面质量管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零缺陷质量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在运作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服务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另一个要素,完善的运作质量可以为服务竞争力提供支持。对制造业来说,质量过硬的产品,可以减少维修与索赔等售后服务工作;对服务业来说,服务的过程即产品的消费过程,高质量的运作就是高质量的服务。
③成本。成本领先是波特提出的企业三大竞争战略中的一个。在市场竞争中,通常都遵循低成本竞争的原则。产品与服务的成本由提供产品与服务各过程的支出组成。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降低运作过程的成本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运作成本占经营总成本的大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剧烈化,即使有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如果成本过高,也会因为利润微薄而失去竞争力。
为了降低成本,丰田公司提出了非成本主义的运作思想,即通过不断改善生产现场、降低浪费实现低成本,其核心就是零库存,零缺陷。
④柔性。柔性使企业获得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因为顾客对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必须开发、生产出顾客需要的产品。因此市场的变化是企业柔性能力形成的驱动力。
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的柔性由适应能力与缓冲能力来体现。适应能力是一种“以变应变”的能力,包括变化的速度(比如市场需求转化为生产指令的时间、原材料投入提前期)和变化的范围(比如新产品储备数量、设备或生产线的产品加工范围)。而缓冲能力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包括生产扩充能力和库存扩充能力。
除了成本、质量、时间与柔性这几个竞争力,还有其他方面的企业竞争力要素,这里所列的几个仅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