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偏移:采购观念滞后
管理者采购观念的滞后,容易导致管理重心偏移。那么,采购观念的滞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重销售,轻采购
对任何企业而言,效益都是企业的生存根本。为了追逐更多的效益,维持企业的生存,管理者往往抱有“重销售,轻采购”的观念。销售环节在企业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能够给企业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因此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极大重视。
采购往往被当成是一种附属职能,有些管理者认为采购是一个“花钱”的部门。这种滞后的观念导致管理者对采购工作的轻视与偏见,使整个采购部门陷入了一种错误的定位之中。
实际上,采购和销售在企业的价值链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来说,采购是销售得以实现和正常开展的基础。如果采购环节不能够正常运行,那么销售环节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整个销售系统都可能陷入瘫痪之中。
2.采购只需保证供给
管理者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管理方式,很多管理者对采购管理存在错误认识,认为采购只需要用最低的成本来保证供给就可以了,其对整个企业的运营和利益的影响则是微乎其微的。
一旦管理者将采购定位成仅仅负责物料供给的环节,势必导致采购工作的粗放化,采购方式的单一化。这样一来,在面对当下全新的供应链思想以及信息化采购、国际化采购、JIT采购等新观念时就很难接受。最终,这会导致整个企业采购效率低下,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下降,这时企业还有什么利润可言。
3.缺乏供应商管理理念
企业往往将自身当作采购的唯一参与者,忽视了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产品的价格以及采购人员的选择已成为传统采购观念中的重心,而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则显得过于草率。不少企业并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认证和评价体系,而是完全依靠采购人员的主观判断来做决定。这样的选择方式就导致一些供应商为了能够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影响采购人员,导致企业损失惨重。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层次的战略性的合作关系才是企业和供应商的共赢之道。
随意性强:采购缺乏规划
采购缺乏规划是当下许多创业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采购是企业整个生产链中的重要环节,若没有科学、合理的采购规划,必定会影响到整个生产链的正常运行。
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在开展采购工作时,为了避免原料浪费、货物囤积,多是根据客户订单进行具体产品的设计,计算出原料的种类和数量,然后再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由于受到企业规模、销售额以及资金的限制,实施较为谨慎,具有显著的零散性、随意性的特点。单次采购往往出现数量少、批次多的现象,无法形成一定的采购规模,自然也无法为企业带来规模采购效益。
目前,市场上的中小型企业在采购流程中都普遍存在以下三种问题。
(1)内部沟通不到位,企业各部门之间由于立场问题,往往很难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信息沟通不畅,继而影响了采购决策的正确性。
(2)管理监控不到位,企业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监控盲点屡屡出现,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采购各个环节之间手续烦琐,缺乏系统、详细的筹划。整个采购流程从下单开始,就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工作,供应、仓储、财务、质检、生产、销售以及运输等部门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是由于流程模式的僵化,导致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要想保证采购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要对采购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的对象不仅仅是某一位客户,而是应该从全局着手,组建一个客户群,进行规模化采购。
(2)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如果仅仅将采购工作局限在采购部门的某个环节中,那么势必影响企业整个生产链的正常运行。
(3)注重对供应商的良性培养。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是互利的合作关系,所有利益的形成和扩大都是建立在良性的合作基础之上,因此采购工作地有序进行离不开与供应商的有效合作。
(4)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对于企业中的生产型采购,实际上都是急性的,从某种采购需求的产生到采购完成,期限都很短。采购部门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采购工作,往往需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物品采购上,根本无暇进行市场调查。最后就导致采购部门整日忙忙碌碌,却仍旧效率低下。
实力限制: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加强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从目前国内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显然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对一家企业而言,采购成本是所有输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所有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相关资料显示,在普通企业的成本构成中,采购成本占据了超过60%的比重,员工工资、福利以及管理费用占据了35%的比重,而利润的比重仅有不到5%。
由此可以看出,在企业成本的控制中,采购成本成为了最具潜在的价值,也是弹性最大的一部分。
在一家企业中,员工工资、福利以及管理费用所占据的35%的成本几乎是无法改变的,想要扩大利润所占的比重,只有降低采购成本的比重。如果我们将采购成本的比例缩减到50%,那么节省下来的10%的成本就会成为利润。
企业通过采购原料实现了生产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说,企业通过采购成本的支出实现了最终收入,这两者之间并非是正比例关系;相反,采购成本越低,所得利润越高。
策略单一:严重影响采购质量
采购作为企业生产链中的重要环节,并非简单的商品买卖。高效的采购管理需要建立在采购策略基础之上。在整个市场的大环境中,采购所涉及的绝不仅仅是买和卖,它涵盖了市场经济中的诸多方面。只有将其中所有的因素通过科学、合理、多样的采购策略统一起来,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采购效率。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正是缺少多元化的采购策略。策略上的单一,极大地影响了企业采购的质量,造成了企业成本增加,利益减少。
物资采购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用最少的成本购买到最优质的物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在企业的物资采购中,物品种类的不同,其所对应的价值、采购周期以及供应商的类型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企业采购的目的,就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采购策略,如果一味地采用固定的采购策略,必定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各类物品采购所遇到的困难,企业的正常生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造成企业采购策略单一、不明确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没有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
(1)企业的采购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普遍缺少战略性的采购意识,将采购工作局限在购买物品的层面上。在与物品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仅仅将双方的关系定位在买卖上。谈判、比价、砍价成为了大多数采购人员的工作重心,他们忽视了稳定、维护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互惠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更是无从谈起。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远的发展战略离不开供应商的参与,只有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才能够保证企业采购工作的稳定进行。
(2)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共赢关系,需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要想得到对方的信任,就要向对方展现企业的诚信。企业选择供应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供应商选择企业的过程,负面的企业形象会直接影响供应商对企业的评分。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综合实力薄弱,经常会出现拖欠付款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双方的合作。这些不良行为,既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也让供应商对企业失去了信任。
(3)许多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往往会采用“盲选”的方式。由于企业对供应商的认定、考核以及监督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因此造成了某些企业要么长期与一家供应商合作,要么经常更换供应商。
综上所述,企业采购策略的单一源于采购管理的不完善。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采购策略应该丰富多样,多种手段应对才能缓解企业采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企业采购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