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购的过程中,采购方时常会遭遇供应商交货期不准,交货期延误过长等情况,就会给企业带来断料停工的损失;交货期提前或过长,就会增加企业的库存管理费用。为了降低交货期不准给企业带来的经济风险,采购员需要科学合理确定所需物料的采购周期。
采购周期,指采购方从决定下订单到收货这个过程(包括决定下订单、供应商确认、订单处理、生产计划、原料采购、检验、发货、收货)所用的全部时间。通俗地讲,就是指常规采购两次间隔的时间(天)。由于实际采购活动中,采购的不规律性,采购周期往往采用平均采购间隔时间(天)。
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周期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外采购、国内采购、零件的属性、供应商的能力、旺季、淡季、采购方增加采购量等。
国外采购与国内采购的采购周期不同。在采购活动中,企业需要采购国际物料,可以直接从国外采购,也可以向国内的代理商采购。企业如果选择从国外采购,需要经过申请进出口权、海关登记、口岸备案、外管申请及签确认书等环节,确定采购周期的时候要把这些环节考虑进去,采购周期设置可以稍长些。如果决定从国内代理商那里采购,自己不用亲自做申请进出口权、海关登记、口岸备案、外管申请及签确认书等环节,代理商能比较熟练完成这些环节,用的时间也短,采购周期设置可以稍短些。
零件的属性。采购员确定合理的采购周期需要考虑零件的属性,零件自身属性是指零件的大小、复杂程度、特殊性,这些因素影响零件的设计、生产制造、仓储能力。物料的工艺复杂,采购周期就要设置得较长些,反之,可短些。
供应商的能力。采购员确定合理的采购周期需要考虑供应商的能力,实地深入考察供应商的信誉、设备、生产周期等。确定了供应商,要和供应商商定供应商准备周期、供应商生产周期。下完订单,要按照采购进度控制计划跟踪监督供应商按时生产、交货。对于经常能准时交货的供应商,采购员可以把采购周期设置得短些;对于交货期偶尔延误的,采购周期可以设置得长些。
确定合理的采购周期,就可以合理降低采购周期,减少采购量,增加采购的批次,避免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但是并不是采购周期越短越好,有些物料采购周期太短会导致采购成本剧增。评判采购周期合理不合理,最简单方法就是看成本是否降低。所以,采购员即使确定了采购周期,还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调整,直到能降低采购成本,采购周期才算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