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员工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企业采购员培训原则同整个企业员工的培训原则相同,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对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呢?
一、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是有效实施培训的前提条件。如果培训需求分析正确,就能保证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方案,选择好适当的培训方法,所以,这是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必须首先做好的一项工作。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即企业、工作和个人。只要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在需求上出现问题,就要提出培训要求。
1.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
(1)人力资源现状与组织目标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两项:一是维持当前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等现状,维持当前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年龄及素质。二是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状况,包括数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出勤率、离职率等,找出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差距。
(2)企业未来的状况预测。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在将来某一时期的发展目标,采用的生产技术手段,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类别和素质,以及未来企业将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产品市场状况、劳动力市场状况等。通过这些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便可以找出实现企业目标和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哪些差距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以及培训的项目和内容。
2.工作任务的描述和需求分析
这项描述和分析将说明每项工作的任务要求、能力要求和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等。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描述和需求分析,使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接受一项工作的最低要求是什么,满足了这些要求的员工才能上岗,否则就要对其进行培训。因此,职位分析是确定培训内容的重要依据。
3.个人需求分析
这是分析员工从事现任职位的要求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通过分析可确定“谁需要接受培训”以及“需要哪种培训”,使存在差距的员工通过培训能力得以提高。
二、确定员工培训计划
企业员工的培训对象可分为三类,即工人、工程技术和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培训的投资效益,企业必须根据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
确定培训对象时要考虑这样几个原则:第一,急需原则,即企业迫切需要一部分员工改进目前的工作或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利于尽快提高组织的效率,对这部分员工的培训应优先考虑。第二,关键性原则。企业对关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优先予以培训。第三,长远原则。根据企业中长期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对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的合适人才,可先进行培训,以使他们掌握一些新技能和新知识。
1.员工培训的内容
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具体来说,员工培训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1)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
(2)企业、行业及有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
(3)有关一般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方面的内容。
(4)有关协调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如冲突的处理、团队工作关系等。
(5)有关知识更新、本行业中最新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6)有关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
(7)有关健康保健、休闲活动的内容。
2.员工培训的类型
员工培训方式视企业各类人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四种类型。
(1)新员工入门培训和上岗前培训。这是对刚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所进行的专门培训。新员工入门培训,主要是向新员工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前景等,帮助新员工学会适应企业的需要,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这种培训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安排,不需要采购部门单独进行。
(2)员工上岗后的适应性培训。适应性培训是指在岗位的员工为不断适应工作要求而进行的培训,它是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的日常性培训,可以定期,也可以不定期。适应性培训的内容包括:一是根据工作分析和岗位职责的规定和要求,对任职者进行的有关岗位知识、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使其适应本职位的要求。二是对员工进行本岗位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和新观念,以及相关领域的辅助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适应性培训的内容、时间和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灵活安排。
(3)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在企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通常都需要定期培训。这是因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类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更新,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如果忽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持续不断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中,尤其要重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将知识运用于生产与经营过程,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在组织中与同事互相协作,多出成果。
(4)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采购部门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可由本部门单独负责。事实上,即使是那些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此类培训的企业也必须注重采购部门的参与。
3.员工培训的方式
上述四种培训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即在职培训与离职培训。
所谓在职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培训,如各种类型的短训班,一般不超过一个月,重点是放在解决某一类问题上。这种短训班比较灵活,效果也好。在职培训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在职学习,一般指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进行培训,时间相对较长。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岗位轮换,岗位轮换可使员工了解企业的整体活动和各部门的关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所谓离职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专门学习某些专业知识或技能。离职培训可采取到高校学习、到国外学习、到外单位培训或在本单位培训等方式。离职培训的时间一般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离职培训的内容有攻读学位、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技能培训等。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培训,企业都应当重视四个“结合”,即将技术培训与管理培训相结合,将工作技能培训与工作态度培训相结合,将当前工作需要与未来工作需要相结合,将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相结合。
采购管理一点通
网络培训法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培训方式,投入较大。但由于使用灵活,符合分散式学习的新趋势,节省学员集中培训的时间与费用。且信息量大,新知识、新观念传递优势明显,更适合成人学习。因此,特别为实力雄厚的企业所青睐,也是企业培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