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供应商选择?什么是供应商后评估?

2023年3月10日21:12:27什么是供应商选择?什么是供应商后评估?已关闭评论

1. 供应商选择

狭义的供应商选择是指企业在研究所有的建议书和报价之后,选择出一个或几个供应商的过程;广义的供应商选择则包括企业从确定需求到最终确定供应商以及评价供应商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产品质量、质量保证、产品价格、供货能力、技术能力、服务能力、企业信誉、财务状况、行业地位、地理位置。

(1)供应商选择流程

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部分,贯穿于供应商管理的全过程,而慎重选择供应商是合作的第一步。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综合考虑其对企业的战略重要性、与企业的业务联系等因素,遵循供应商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相同的企业价值观及战略思想、少而精的原则。在选择供应商时可归纳为7 个环节,如图 8-2 所示。

成立供应商评价小组:企业建立评价小组,直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的选择评价。

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目的在于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供应商,分析现有供应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认是否有必要建立合作关系。

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企业需建立实质性的目标,以缩小供应商的评价范围,提高效率。

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企业进行供应商评价的依据,应根据系统全面、简明科学、稳定可比、灵活可操作的原则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参与:评价小组联系供应商确认其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统一安排供应商参与到评价的过程。

什么是供应商选择?什么是供应商后评估?

图8-2 供应商选择流程

评价供应商:通过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的企业信誉、生产运作、产品质量等全方面的信息,利用评价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选择,若合格则开始实施供应合作关系,若不合格则反馈到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环节。

实施供应合作关系:在实施供应合作关系的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修改供应商的评价标准,或重新分析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供应商评价的整个流程。

(2)供应商选择方法

在选择供应商时,可采用直观判断法、评分法、加权法、采购成本比较法、招标法和协商法进行选择。

直观判断法:是指通过调查、征询意见、综合分析和判断来选择供应商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判断方法,主要是倾听和采纳有经验的采购人员的意见,或者直接由采购人员凭经验做出判断。其特点是运作方式简单、快速、方便,但缺乏科学性,受限于供应商信息的掌握,适用于非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

评分法:是指依据对供应商评价的各项指标,按供应商的优劣档次,分别对各供应商进行评分,选得分高者为最佳供应商。

加权法:其基本原理是给每个准则分配一个权重,每个供应商的定量选择结果为该供应商各项准则的得分与相应准则权重的乘积的加和。

采购成本比较法:在供应商的交货时间与质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计算分析针对各个不同供应商的采购成本,选择采购成本较低的供应商的一种方法。采购成本一般包括售价、采购费用、运输费用等各项支出的总和。

招标法:当采购物资数量较大,供应市场竞争激烈时,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寻找最好的供应商,首先,由采购单位提出招标条件,然后符合条件的各投标单位进行竞标,最后由采购单位进行,并与提出最有利条件的供应商签订协议。

招标的类别主要有两种。

① 公开招标(即竞争性招标),由招标人在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邀请不特定的企业单位参加竞争,招标人从中选择中标单位的招标方式。按照竞争性程度,公开招标又可分为国际竞争性招标与国内竞争性招标。

② 选择性招标(邀请招标或有限竞争性招标),由招标单位选择一定数目的企业,一般选择3~10家供应商参加较为适宜,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邀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由于被邀请招标者有限,招标方可以节约招标费用,缩短招标有效期,提高每个投标者的中标机会。

协商法:是指由采购单位选出供应条件较为有利的几个供应商,同他们分别进行协商,再确定合适的供应商。协商法是使企业与供应商可以充分地沟通与协商,适用于订购物资的规格与技术相对比较复杂,采购时间紧迫、投标单位较少,供应商单位较多、难以抉择的情况。

2. 供应商后评估

供应商后评估是对供应商管控的标准,是稳定供应商关系,提升供应商能力,规范采购业务,降低采购风险和总成本的一种手段,是供应商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

供应商后评估是针对于企业发生过交易且在合同有效期或产品使用期内的供应商,即对合作供应商的相关表现进行评估,供应商后评估实现了对供应商的闭环管控。供应商后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供应商的供应质量,为后期企业的采购活动中的供应商选择奠定基础。供应商后评估一方面着眼于与优秀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与此同时淘汰绩效较差的供应商,实现供应商结构的持续优化;另一方面,通过供应商后评估结果了解现有供应商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反馈机制促进供应商改善其不足之处,为日后更好地完成供应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供应商后评估又可分为产品后评估和企业整体后评估。产品后评估是针对发生合作交易的供应商,就该产品提供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单产品供应能力)进行后评估。企业整体后评估是针对发生合作交易的供应商,就合作过程中的企业各方面表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进行整体后评估。产品后评估是企业整体后评估的基础,针对单个企业多个产品的后评估结果是该企业整体后评估中涉及产品部分评估的输入来源。供应商后评估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

(1)全面系统性原则:建立全面订单评价指标体系。

(2)客观性原则:以定量为主的指标,减少主观因素。

(3)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4)公平性原则:基于同一品类的供应商,标准一致、程序一致;相关部门(采购、需求、使用等部门)共同参与。

(5)灵活可操作性原则:基于差异化的供应商分类特点,在指标设置、操作程序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采用用户日常点评模式,随时随地反映情况。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