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心智模式重构的障碍

2019年11月11日17:01:48企业心智模式重构的障碍已关闭评论

处在发展或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在企业心智模式进一步重塑的抉择和开展过程中并非易事,往往受到来自环境、人员、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干扰。而企业心智模式的重构和完善则代表了一个企业的转变。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中国传统农业环境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基本上骨子里还是在用农业文明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经营和管理企业。尽管他们自己不觉得,心里也不承认,可能还不服气,虽然不少人也的确学习了很多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使用着最先进的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工作在最现代化的办公场所中,但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却还是典型的农业思维下的,特权的、散漫的、不严谨的、短视的、小富即安的、不专业的、不职业的、农民式的经营管理方式。正如拉吉夫·甘地所说,“你们的物质是世界的,精神是村庄的”。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用的员工基本上都以农民工为主,抑或是在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影响下、受过西方科学文化教育的“高级”农民工。在这种传统文化浸润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所开创的企业,我们可将它也命名为“农民公司”,它们缺乏职业化、专业化精神,往往重经验而反理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经常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家来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他们大多数还是“农民工”,即还都是以“农民意识开公司”,而非以工业化的思维办企业。往往企业家们做企业的最大难处就是和自己斗,根本原因就是管理企业的高管们不专业、不职业。国家在转型时期的机会被我们抓到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的确也很精明能干、不怕吃苦、胆子也大,他们的确成为了成功人士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随着市场容量的变小,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大多数的企业家们困惑了、郁闷了、迷茫了,以往的成功成为这些企业家前行路上的绊脚石,再没有勇气反省自己的不足;以往形成的心智模式阻碍了他们审视新的企业经营环境的敏锐洞察力,以至于不知道自身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学习不够的反射,现在的不足是努力不够的代价,现在的麻烦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无能、无知、无识而又处理不当的结果。怕失败、怕失去、怕吃苦使他们裹足不前,但内心深处又深刻地知道:不发展就是等死,市场不相信眼泪。我们这代的企业家们在面对“到底该怎么办”这样的困惑时,往往夜不能寐,不断敲打自己的灵魂,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想干吗?我到底要什么?我这辈子的追求是什么?我的事业到底是什么?

想好了这些问题以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的心智模式进行重新调整,同时统一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认识,创新企业文化,重建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要从不规范经营向规范经营转变,从规范经营向精益经营转变,从经营机会向经营能力转变,更要从经营企业家个人向经营团队转变。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