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益生产到敏捷制造

2019年9月17日18:16:55从精益生产到敏捷制造已关闭评论

一、精益生产管理

精益生产管理是由美国的詹姆斯·P·沃马克和丹尼尔·T·琼斯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在对西方企业生产方式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分析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精益生产管理正在世界企业管理领域掀起一场新的创新变革浪潮。

中国进行的企业制度创新,是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管理科学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管理创新涉及到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手段乃至管理行为各个方面,而精益生产管理正是在上述各个方面,实现了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飞跃。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组织、劳动力、设备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弹性。精益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达到最好的水平,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丰田公司有一句名言:“价格是可以商量的,但质量没有商量的余地。”精益生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追求“零缺陷”,是追求完美和卓越的过程。永无止境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使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向更高的境界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准时生产制与零库存管理

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虽然具有降低成本、获取规模效益的优点,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专业分工过细,生产过程繁琐,工人能动性缺乏,存货管理不当。针对这些生产方式的缺陷,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Just-In-Time,简称JIT)。通过实施JIT系统,丰田公司生产经营有很大改善,到1976年,该公司的年流动资金周转率高达63次,是日本平均水平的8.8倍,是美国的10倍多。

JIT的创立者认为,生产工艺的改进对于降低生产成本虽然重要,但当各企业在生产工艺上不存在很大的差异时,只有通过合理调配和使用设备、人员、材料等资源,才能大幅地降低成本。JIT系统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发现生产过量的浪费,进而发现其他方面的浪费(如设备布局不当、人员过多),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资源进行重组。如此不断循环,使成本不断降低,计划和控制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准时化系统由四部分组成:JIT生产现场控制技术、JIT生产系统设计与计划技术、JIT的主导思想和要达到的目标。

(1)JIT生产现场控制技术

JIT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少的时间,生产准确数量的所需零件或产品。JIT的零部件仅当后续工序提出要求时才生产,是一种“需求拉动”的生产方式,后道工序需要多少,前道工序就生产或供应多少。它将传统生产过程中由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为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取货。

(2)JIT生产系统设计与计划技术

看板的实际应用是建立在一系列生产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的。为创造看板应用的条件,在JIT系统中,必须要进行广义的生产系统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销售、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质量工程、工厂布局和生产管理等,以便推进看板系统的实施。

(3)JIT的主导思想

这是JIT最基本的内容。只有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才能设计及规划JIT生产系统,才能实施JIT系统。JIT的主导思想是提供JIT基础、实施JIT系统的基本生产战略。

(4)JIT方式的目标

JIT的目标在于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丰田公司提出“制造工厂的利润蕴含于制造方法之中”,这就是说,必须消除制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和浪费,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获得利润。jIT理论将无效劳动和浪费分为下列几种:

①制造过剩的零部件的无效劳动和浪费。

②空闲待工的浪费。

③无效的搬运、劳动。

④库存积压的无效劳动和浪费。

⑤加工本身的无效劳动。

⑥动作上的无效劳动。

⑦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无效劳动和浪费。

为消除上述无效劳动和浪费,就要不断追求最佳的生产系统设计和最好的操作状态。JIT的具体目标是:

①零废品。

②零准备时间。

③零库存。

④搬运量最低。

⑤机器损坏率最低。

⑥生产提前期短。

⑦批量小。

三、敏捷制造

1991年,美国国会提出要为国防部拟定一个较长期的制造技术规划,要同时兼顾工业界和国防部的共同利益。委托里海大学的艾科卡研究所编写了一份“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报告。里海大学联络国防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建立了以通用汽车公司等13家大公司为核心的、有100多家公司参加的课题研究组。共耗资50万美元,花费了7500多小时,分析研究了美国工业界近期的400多篇优秀的调查报告,提出了“敏捷制造”的理念。这是一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实现客户化生产的最高形式。

敏捷制造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制造企业主导的生产方式已成为各国学者的共识,也引起了中国科技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中国高技术(863)计划、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题中敏捷制造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些企业也开始运用敏捷制造的理论。

(1)敏捷制造的支撑体系

敏捷制造是建立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网络化、社会化和动态化的组织结构以及灵活快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现代制造方式。这三者构成敏捷制造的支撑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不仅要考虑到品种、质量与价格等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让消费者满意。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企业的技术支撑。集成化、智能化与柔性化是敏捷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经营者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信息集成、功能集成以及流程集成,而且要考虑企业间的集成。

②以企业内部组织的柔性化与企业间组织的动态联盟为其组织特征,虚拟企业是其理想形式。

③敏捷的管理方式能达到组织、人员与技术的有效集成。在管理方法上,利用流程管理和作业管理等,前者基于业务流程基础上的全过程管理观念,后者运用作业的财务管理来进行成本和财务的计量并达到管理深入作业活动的目的。

④敏捷制造体系的投资与收益方式与传统企业有很大区别。投资不仅依赖于有形设备和技术的再投入,而且注重组织更新和人的素质等方面的无形再投入。

(2)敏捷制造体系的基本手段

敏捷制造体系有三种基本手段,即:

①敏捷技术手段。

②敏捷组织手段。

③敏捷管理手段。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