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化的工作目标比定性的目标更加清晰明了,避免人们对工作目标的理解有较大差异而导致执行结果偏离目标。
例如某些快递公司为每笔快件设定的目标是:在指定的城市清单中,同城12小时送达,异地24小时送达。
这样的工作目标清晰无误,所有快递员都不会误解,不仅容易考核,而且也让客户放心。
相比之下,定性目标“尽快送达”貌似很动听,但是会导致管理混乱。因为所有快递员对“尽快送达”的理解并不一致,有些人认为是几个小时,有些人认为是几天,久而久之,快的会朝慢的靠拢,客户会因失望而不断流失。
很久以前我去邮局办理EMS业务,询问快件多长时间能够送达。受理员答复:不清楚,几天吧!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工作人员常见的服务态度差的问题,其本质是这项业务缺乏量化目标,受理员不知道如何答复。
即使他的服务态度很好,最多会这么答复:很抱歉,我不清楚几天能够送达,请您放心我们会努力尽快送达的。
如果你要寄一个紧急的邮件,你能放心吗?
我至少有五年没去邮局寄任何东西了,不知道邮局改进了没有。根据我从民营快递公司寄出数百个快件的经验来看,至少有90%以上快件是在预定时间内送达的,我已经对某些快递公司建立了很高的信任度。
上述例子说明,工作目标的量化并非天大的难事,普通民营企业也能够做到。工作目标的量化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且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胜出。
(2)为了使人们达到量化的工作目标,必须制定标准化、精确化的工作流程,并且训练工作人员使其娴熟掌握技能。使企业各个环节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实现了目标,而且为企业获得规模复制效益奠定了基础。
标准化是指同一工种的操作步骤都是相同的。每个操作步骤的结果越精确,所有步骤累计结果也就越精确。最终使同一工种的所有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高度相似。
肯德基所有连锁店的食品质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成功主要源自标准化和精确化的工作流程,同一工种的人员接受相同的培训。无论是制作汉堡还是薯条,人们都依据已定义的工作流程来操作,工作产物几乎完全相同。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在各个连锁店成功复制。
(3)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快速计算出所有样本的总体特征量,为管理者了解企业情况、做出决策提供简洁明了的数字依据。这比人工方式遍历考察所有样本的效率要高得多。
假设某领导想了解本公司的客服能力。传统的做法是,他把所有客服人员叫来逐一询问情况。他问得越仔细,大家消耗的精力就越多,而且大家七嘴八舌也未必说得清楚真实情况。
如果对数据库中的大量客服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几秒钟就算出了每条客服记录的“平均受理周期、平均处理周期、平均处理工作量”,这些度量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客服能力。软件系统可以很快地查询出数据异常的客服记录,领导再进行针对性地询问,这样的效率无疑大大高于传统做法。
一般地,样本数量越大,统计结果就越精确,越具有洞察力,统计分析方法的优势就越明显。即使某些样本数据不准确,也不会明显影响统计结果。如果某些样本数据造假的话,也容易通过异常分析把它找出来。
很多公司都开展客服满意度调查,但是调查结果很不可信。例如,几乎所有的汽车4S店都会对客户讲,如果您接到调查电话,务必请您打满分,我们会回报您什么什么礼品。
客户出于利益考虑或碍于情面,通常不愿意表达真实感受,满意度打分普遍很高。如果统计分析发现客服受理速度很慢、处理速度很慢,你就知道真相是:客户嘴上说满意,其实内心并不满意。
(4)量化管理使员工绩效分析更加公正透明,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量化管理使得:工作流程是标准化的,容易考核员工是否遵守流程制度;工作目标是量化的,容易考核员工有没有达到目标。相同工种的人员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考核制度,所有人员的工作记录都保存在数据库中,而不是保存在上级领导最近1个月的记忆中,绩效分析过程公正透明。
也许任何绩效分析方法都不会十分准确、令所有人满意,但是量化的绩效分析方法至少是公正透明的。做到这一点,对企业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高考制度不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完美方法,却是目前最有成效的方法。虽然高考制度导致大学院校招进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漏掉了一些低分却有天赋的学生,存在不少缺陷,但高考制度使得全国各地不分富贵贫穷的学生都有读大学的机会,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从全局上讲,功远大于过,瑕不掩瑜。
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水平,高分者选好学校、好专业,低分者选差学校、差专业,低于录取线者没得选择。所有考生都遵守同一量化规则。虽然不完美,但是合情合理。高考制度是全国人民遵守得最好的制度之一,是量化管理的成功典范,对国家稳定发展功不可没。
(5)去神秘化。企业各个岗位人员都能够学会量化管理方法,企业的命运不再依赖于个别领导人,有利于企业健康长久地发展。
中国成功的企业家,大多数成了神秘的哲学家。他们习惯从孔子、老子等古人那里引经据典,结合自己的阅历,演绎成自己的管理哲学。管理哲学在他们眼里是简单的,但是在大众眼里则是高深莫测的。
不同的人对一句哲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句哲理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无为而治、灰度管理,你能理解并把握好分寸吗?
如果企业多数人难以理解老总说话的深刻含义(甚至话中有话),怎么能够把活干好呢?如果老总发生了意外,那可怎么办?
日本首相更换频繁,有时甚至一年换五个首相,社会却一点都不乱。这说明日本社会治理已经高度规范化,不因首相而异。日本首相既是最大的官,也是最无足轻重的官。
反观我国企业换总裁,组织结构要改革,流程制度要改革,甚至连下级的兴趣爱好也要随领导的改变而改变。
中国不乏辉煌一时的企业,但是长命的企业很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领袖那套神秘的管理哲学难以有效地传承给继承者。换一届领导,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搞一次改革,一不留神就把企业的“命给革了”。
量化管理方法基于标准化流程和数学统计方法,不会把管理搞成高深莫测的哲学,普通人都学得会。企业积累的各种量化知识经验,不仅可以用于当前工作,而且可以用于预测和指导未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