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目标

2021年5月11日09:41:24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目标已关闭评论

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目标

准时制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即企业的经营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因此,“降低成本”就成为基本目标。在福特时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单一品种的规模生产来实现的。但是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一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准时制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所谓浪费,就是“只使成本增加的生产诸因素”,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诸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过剩(即库存)所引起的浪费。因此,为了消除这些浪费,就相应地产生了适时适量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以及质量保证这三个子目标。

1.适时适量生产

当今的时代已经从“只要生产得出来就卖得出去”进入了一个“只能生产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否则,由于生产过剩会引起人员、设备、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而避免这些浪费的方法就是实施适时适量生产。这种思想与传统的有关生产及库存的观念截然不同。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在劳动费用越来越高的今天,降低劳动费用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安排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这种做法一反传统的“定员制”,是一种全新的人员配置方法。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需要调整设备布置,重新确定标准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范围、作业组合以及作业顺序,同时,作业人员必须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

3.质量保证

通常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但在准时制生产方式中,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通过生产组织中的两种机制来实现: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监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的设备运行机制;第二,生产一线人员发现产品和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动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

依靠这样的机制,不良产品一出现马上就会被发现,防止了不良产品的重复出现或累计出现,从而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浪费。而且,由于一旦发生异常,生产线或设备就立即停止运行,比较容易找到异常的原因,从而能够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异常情况的再发生。久而久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企业的生产素质就会逐渐增强。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