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避税: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
【歪读】
布巴骑马去赶集,不巧遇上了大冰雹。
“亲爱的上帝,万能的主啊!如果今天我能保住这条小命,我愿意卖掉我的马,并把卖马的钱全部捐给慈善事业。”布巴无助地祈求道。上帝显灵,冰雹竟然立时停息了。
进了集市,布巴便站在街边叫卖起来:“看一看,瞧一瞧,好马便宜卖喽!”
“怎么个卖法?”一个人问道。
“和马鞍一起卖,马五毛,马鞍两千。”布巴说道。
【正解】
“合理”避税已成为当前企业的一个时髦词汇。
【秒懂】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
企业避税的方式多样,关联企业高进低出,或者低进高出,转移利润,涉及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或增值税等;改变利息、总机构管理费的支付,影响利润;改变出资情况,抽逃资本金等,逃避税收。
例如,我国某企业从外国引进一大型设备,购买合同上规定:由外方派技术人员来指导调试,直到机组正常运行。外方在中国期间的食宿、交通统一由中方安排,不领取任何报酬。在安装调试期间,外方采取分批向中国派出技术人员的方法,每批人员在中国居住时间均控制在90日之内。这样,这些外国技术人员在中国无须纳税。
这是利用居所转移避税的典型例子。表面上,外方人员在中国没有获得报酬。其实在中方支付的设备款项中已包含了外方技术人员的费用,外方人员从其外国雇主领取的报酬实际上是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再比如,2016年5月,王某的税前工资在扣除了他所需要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金后剩余8900元,其中2800元为每月的房费支出,剩余的6100元是可用于其他消费和储蓄的收入。若王某所在单位每月向其支付8900元,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则王某个人应纳所得税为:(8900-3500)×20%-555=525(元)。但若企业为其提供住房,而每月仅付其工资收入6100元,则其工资收入应纳所得税为:(6100-3500)×10%-105=155(元),王某可少纳税:525-155=370(元)。这样对企业来说没有增加额外负担,而职工本人在消费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也规避了一部分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