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或称为市场营销导向,是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形成的,开始于美国,相继盛行于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所谓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为导向的经营哲学,它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简言之,市场营销观念是“发现需要并设法满足它们”,而不是“制造产品而设法推销出去”;是“制造能够销售出去的产品”,而不是“推销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因此,“顾客至上”、“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正确的,爱顾客而非爱产品”、“顾客才是企业的真正主人”等口号,成为现代企业家的座右铭。
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满足顾客需要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心。奉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企业必须在战略规划、企业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程序上进行一系列变革,即:
①不是以生产为中心而是以顾客为中心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
②企业的宗旨是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和欲望;
③企业营销部门已经不是单纯地在产品制成后从事销售,而是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制定经营战略、开展市场调查、参与新产品开发决策及完成售后服务等。
市场营销观念的理论基础就是“消费者主权论”,即决定产品生产的主权不在于生产者,也不在于政府,而在于消费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上,消费者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安排生产。生产者只要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不仅可以增加消费者的福利,而且可以使自己获得利润,否则他们的产品就没有销路。
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和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对西方企业改善经营起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重大成就,如P&G、IBM、麦当劳等公司都是运用市场营销观念取得成功的范例。在西方有人把这一经营思想的变革同产业革命相提并论,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企业经营思想领域的“哥白尼日心说”。
市场营销观念替代传统的产品观念,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新旧观念的根本区别可归纳为以下4 个方面。
(1)起点不同。按传统观念,市场是生产过程的终点,即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开始经营活动;市场营销观念则以市场为出发点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市场为生产过程的起点。
(2)中心不同。传统观念是以卖方需要为中心,着眼于现有产品,“以产定销”;市场营销观念则强调以买方需要即顾客需要为中心,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以销定产”。
(3)手段不同。按传统观念,主要以广告等促销手段千方百计推销既定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则主张通过整体营销(营销组合)手段,在充分认知和准确把握顾客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实实在在为顾客服务,时时处处为顾客着想,满足顾客需要,实现产品销售。
(4)终点不同。传统观念以售出产品取得利润为终点;市场营销观念则强调通过顾客的满足来获得利润,因而不但关心产品销售,而且十分重视售后服务和顾客意见的反馈。
2.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市场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如能源短缺、通货膨胀和环境污染等。例如“可口可乐”和麦当劳汉堡包等许多畅销品,遭到美国消费者组织及环境保护组织的指责。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表示了怀疑,认为市场营销观念没有真正被付诸实践,即使某些企业实施了市场营销观念,却忽视了满足消费者个人需要同社会长远根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对此,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来修正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科特勒提出了“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已经为多数人所接受。
所谓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就是不仅要满足消费者个体的需要和欲望,更要符合社会整体的长远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消费者欲望、企业利润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统筹兼顾,求得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显然,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强调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不能只顾满足消费者眼前的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某种需要,必须考虑个人和社会的长远根本利益,如是否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是否可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等。例如,洗衣粉满足了人们对清洗衣服的需要,却污染了河流,不利于鱼类生长,破坏了生态平衡;有些美味食品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却因脂肪含量太高,有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