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计划,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了解市场供求情况,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和掌握物料消耗规律的基础上,对计划期内物料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安排和部署。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部门或其他使用部门的计划制定的包括采购物料、采购数量、需求日期等内容的计划表格。
采购计划环节是整个采购运作的第一步,它包含两部分内容:采购认证计划的编制和采购订单计划的制订。目前公认的采购计划的主要环节有:准备认证计划、评估认证需求、计算认证容量、制订认证计划、准备订单计划、评估订单需求、计算订单容量、制订订单计划。
一、准备认证计划
准备认证计划是采购计划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1)接收开发批量需求。开发批量需求是能够启动整个供应程序流动的牵引项,要想制订比较准确的认证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开发需求计划。
(2)接收余量需求。导致余量需求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也会变得越来越大,旧的采购环境容量不足以支持企业的物料需求;另一种是因为采购环境有了下降的趋势从而导致物料的采购环境容量逐渐缩小,从而无法满足采购的需求。余量需求会引发对采购环境进行扩容的要求。
(3)准备认证环境资料。通常,采购环境的内容包括认证环境和订单环境两个部分。有些供应商的认证容量比较大,但是其订单容量比较小;有些供应商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其认证容量比较小,但是订单容量比较大。企业对认证环境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分清。
(4)制定认证计划说明书。制定认证计划说明书也就是把认证计划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其主要内容包括物料项目名称、需求数量、认证周期等,同时还应附有开发需求计划、余量需求计划、认证环境资料等。
二、评估认证需求
评估认证需求是采购计划的第二个步骤,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分析开发批量需求、分析余量需求、确定认证需求。
(1)分析开发批量需求。要做好开发批量需求的分析,不但需要分析量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掌握物料的技术特征等信息。
(2)分析余量需求。余量认证的产生来源:一是市场销售需求的扩大;二是采购环境订单容量的萎缩。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了目前采购环境的订单容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增加采购环境容量。
(3)确定认证需求。认证需求可以根据开发批量需求及余量需求的分析结果来确定。认证需求是指通过认证手段,获得具有一定订单容量的采购环境。
三、计算认证容量
计算认证容量是采购计划的第三个步骤,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析项目认证资料、计算总体认证容量、计算承接认证量、确定剩余认证容量。
(1)分析项目认证资料。这是计划人员的一项重要事务,不同认证项目的过程及周期是千差万别的。作为从事某行业的实体来说,需要认证的物料项目可能是上千种物料中的某几种,熟练分析几种物料的认证资料是可能的,但是对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分析上千种甚至上万种物料难度则要大得多。
(2)计算总体认证容量。在采购环境中,供应商订单容量与认证容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有时可以互相借用,但绝不是等同的。一般在认证供应商时,要求供应商提供一定的资源用于支持认证操作,或者一些供应商只做认证项目。
(3)计算承接认证量。供应商的承接认证量等于当前供应商正在履行认证的合同量。一般认为,认证容量的计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各种各样的物料项目的认证周期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是计算要求的某一时间段的承接认证量。最恰当、最及时的处理方法是借助电子信息系统,模拟显示供应商已承接认证量,以便认证计划决策使用。
(4)确定剩余认证容量。采购环境中的认证容量不仅是采购环境的指标,而且也是企业不断创新、维持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源源不断的新产品问世是基于认证容量价值的体现,也由此能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新部件。
四、制订认证计划
制订认证计划是采购计划的第四个步骤,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比需求与容量、综合平衡、确定余量认证计划、制订认证计划四个方面的内容。
(1)对比需求与容量。认证需求与供应商对应的认证容量之间一般都会存在差异,如果认证需求小于认证容量,则没有必要进行综合平衡,直接按照认证需求制订认证计划即可。如果认证需求量大大超出供应商容量,就要进行认证综合平衡,对于剩余认证需求,需要制订采购环境之外的认证计划。
(2)综合平衡。综合平衡就是指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生产、认证容量、物料生命周期等要素,判断认证需求的可行性,通过调节认证计划来尽可能地满足认证需求,并计算认证容量不能满足的剩余认证需求,这部分剩余认证需求需要到企业采购环境之外的社会供应群体之中寻找容量。
(3)确定余量认证计划。确定余量认证计划是指对于采购环境不能满足的剩余认证需求,应提交采购认证人员分析并提出对策,与之一起确认采购环境之外的供应商认证计划。采购环境之外的社会供应群体如没有与企业签订合同,那么制订认证计划时要特别小心,最好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认证计划人员和认证人员联合操作。
(4)制订认证计划。制订认证计划是认证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衔接认证计划和订单计划的桥梁。只有制订好认证计划,才能根据该认证计划做好订单计划。
五、准备订单计划
准备订单计划也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接收市场需求、接收生产需求、准备订单环境资料、制订订单计划说明书。
(1)接收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启动生产供应程序的流动牵引项,要想制订比较准确的订单计划,首先必须熟知市场需求计划,或者市场销售计划。市场需求进一步分解便得到生产需求计划。
(2)接收生产需求。生产需求对采购来说可以称之为生产物料需求。生产物料需求的时间是根据生产计划而产生的,通常生产物料需求计划是订单计划的主要来源。为了利于理解生产物料需求,采购计划人员需要深入熟知生产计划以及工艺常识。
(3)准备订单环境资料。准备订单环境资料是准备订单计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订单环境是在订单物料的认证计划完毕之后形成的,订单环境的资料主要包括订单物料的供应商消息、最小包装信息、订单周期、订单环境等。
(4)制订订单计划说明书。制订订单计划说明书也就是准备好订单计划所需要的资料,其主要内容是订单计划说明书(物料名称、需求数量、到货日期等),并附有市场需求计划、生产需求计划、订单环境资料等。
六、评估订单需求
评估订单需求是采购计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准确地评估订单需求,才能为计算订单容量提供参考依据,制订出好的订单计划。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生产需求、确定订单需求。
(1)分析市场需求。只有充分分析各种和市场有关的信息,才能对市场需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制订出一个满足企业远期发展与近期实际需求相结合的订单计划。
(2)分析生产需求。分析生产需求是评估订单需求首先要做的工作。要分析生产需求,首先就需要研究生产需求的产生过程,其次再分析生产需求量和要货时间。
(3)确定订单需求。根据对市场需求和对生产需求的分析结果,我们就可以确定订单需求。通常来讲,订单需求的内容是指通过订单操作手段,在未来指定的时间内,将指定数量的合格物料采购入库。
七、计算订单容量
计算订单容量是采购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准确地计算订单容量,才能对比需求和容量,经过综合平衡,最后制订出正确的订单计划。计算订单容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析项目供应资料、计算总体订单容量、计算承接订单量、确定剩余订单容量。
(1)分析项目供应资料。在采购过程中,物料和项目都是整个采购工作的操作对象。对于采购工作来讲,在目前的采购环境中,所要采购物料的供应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信息资料。如果没有供应商供应物料,那么无论是生产需求还是紧急的市场需求,一切都无从谈起。
(2)计算总体订单容量。总体订单容量是多方面内容的组合。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可供给的物料数量,另一方面是可供给物料的交货时间。
(3)计算承接订单容量。承接订单容量是指某供应商在指定的时间内已经签下的订单量。
(4)确定剩余订单容量。剩余订单容量是指某物料所有供应商群体的剩余订单容量的总和。
八、制订订单计划
制订订单计划是采购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对比需求与容量、综合平衡、确定余量认证计划、制订订单计划。
(1)对比需求与容量。对比需求与容量是制订订单计划的首要环节,只有比较出需求与容量的关系才能有的放矢地制订订单计划。
(2)综合平衡。综合平衡是指综合考虑市场、生产、订单容量等要素,分析物料订单需求的可行性,必要时调整订单计划,计算容量不能满足的剩余订单需求。
(3)确定余量认证计划。在对比需求与容量的时候,如果容量小于需求就会产生剩余需求,对于剩余需求,要提交认证计划制订者处理,并确定能否按照物料需求规定的时间及数量交货。为了保证物料及时供应,此时可以通过简化认证程序,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认证计划人员进行操作。
(4)制订订单计划。制订订单计划是采购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订单计划做好之后就可以按照计划进行采购工作了。
采购管理一点通
采购计划的审批,是指企业内主管物资采购的部门对采购计划的审查和批准。有的采购计划审批还包括企业上级领导机关对物资采购计划的批准。物资采购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在编制过程中虽然做了不少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比较符合实际,但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进行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