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

2019年9月1日16:20:21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已关闭评论

人本管理思想产生于西方20世纪30年代,真正将其有效运用于企业管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人本管理思想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员工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心理感受,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积极调动主动性,充分地发挥积极性,不断地施展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努力。

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对企业的社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的配置人力资源,不断地挖掘人力资源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成为了“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

(一)人本管理:一个需要澄清的概念

人本管理的概念是建立在对员工的基本假设之上的,实际上是把员工看做一个追求自我实现、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社会人。正因为如此,对员工的管理就不能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激励他们的热情,而是注重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本管理,是指以员工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组织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以员工的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的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下面我们对这一概念一一解析。

(1)以员工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员工的全面发展包含两个内容:员工的素质的全面增强和员工的解放。无论是员工的素质全面增强还是员工的解放,只有当员工不再受制于自然,不再受制于技术与物质财富,员工可以掌握自己的发展时才有可能。应该说这样一个状况目前很难达到,但可以努力创造员工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的条件。

企业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目标时,应为企业的员工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与空间,这不仅仅是对员工的一种培养、一种提高,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贡献。

(2)组织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这包括工作岗位的设置及任务的分派,以及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诸多帮助,这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面。虽然现在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运作过程中,要创造出完全理想化的符合员工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企业本身是逐利的。但可以尽可能多做一些工作,来推动员工在个人素质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3)以员工的自我管理为基础。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管理,都将员工当做一种经济资源来看,员工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接受者。员工是处处受制的,比如,受制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受制于生产过程技术条件,受制于既定的薪金酬劳,等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员工是不自在的,相当于一个工具,以供驱使。如果员工成为自在的员工,能够决定自己的发展时,就会进行自我管理,即根据企业总目标,自己管理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完,在工作中获得不一样的享受。虽然一般的企业做不到这一点,不放心让员工自我管理,因为员工的自我管理与员工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员工的素质不高时让其自我管理势必会乱了分寸。其实,将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结合起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在管理中强调制度化、规范化,强调原则性,但也必须具有人性,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

(4)以企业的共同愿景为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必须有个引导,否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的自我管理可能会导致与企业的目标冲突,从而使企业的目标难以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只有建立在企业的共同愿景之上,才能使员工在自我管理时有方向,有一定的约束,有内在的激励力量。因而,人本管理需要组织建立良好的企业共同愿景,而这一共同愿景中必然会以员工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二)遵循员工个性化发展的准则

人本管理要遵循员工个性化发展的准则。人本管理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以企业成员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出发点的。尽管员工的个性化发展仅仅是员工的全面自在的发展的开始,但比起过去企业仅将员工看做是某一岗位的“螺丝钉”或“操作工”,只培养完成这一岗位要求的技能,只按照完成岗位任务优劣给予激励,要进了一大步。因为个性化发展至少已承认了企业应允许员工在发展企业合理要求的技能时,可以选择他自己愿意发展的方面进行发展。

一般的企业均有自己功利性的目标,否则就能称之为企业。在功利性目标的引导和约束下,企业在员工为企业目标努力所需发展而进行的投入是可以有直接回报的,而在此之外,企业为员工的个性化发展的投入很难说有直接的回报,这样就使得一般的企业尤其是追逐利益的企业在这方面投入时总是举棋不定。

个性化发展的准则要求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安排、教育培训、工作环境、文化氛围、资源配置过程等诸多方面均以是否有利于员工,是否按他的本意,按他的特性潜质发挥,以及按他长远的发展来考虑,绝对不是简单地从企业功利性目标出发。

(三)变权威命令式管理为引导性管理

人本管理本质上可以说是员工自我的管理,因此,人本管理可以说是不需要权威和命令的管理。企业中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作配合、资源的安排、投入与产出全过程等方面以往都是由领导者的权威和命令来组织、协调与监控管理的,而人本管理思想追求的是引导性管理,即以引导来代替权威和命令,以引导来协调员工的自我管理,最终有效地完成企业既定的目标。

引导性管理与过去的权威命令式管理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引导性管理所要求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是一个顾问式的人物,而不是一个铁腕式的人物。因为在人本管理的条件下决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责任,否则就不能算自我管理。

也就是说,管理主体不仅仅将管理作用于他人他物,而且更要将管理作用于自己。即使要作用于他人,也不要像过去那样命令指挥,而应该提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参考。

引导性管理要求企业中的所有员工放弃由岗位带来的特权,平等地友好地互相建议、互相协调,使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完成企业最终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谋求个性化发展。

(四)努力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人本管理就是想方设法引导员工走上自我管理之路,使企业成为个性化发展的场所,所以企业就只能创设与员工个性化发展相符的环境,使企业员工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能够进行自我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本管理就是创设一个能让员工全面自在发展的场所,间接地引导他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这样的环境对企业而言,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为物质环境,包括工作条件、设施、设备、文化娱乐设施、生活空间安排等;二为文化环境,即企业拥有的特别的文化氛围。因此,企业要努力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利于企业成员的个性化发展和自我管理。

虽然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创设需要花很多的心思,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发展员工的潜质、潜能,训练技能的重要支撑。

当然,在希望员工可以个性化发展和能够自我管理的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与员工一起发展成长。也就是说,企业本身的发展应与人本管理方式相适应,即企业体系、架构以及运作功能都要逐步凸显人本主义理念,改变金字塔层制结构,建立学习机制,从而极大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并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