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风险的心理博弈

2019年8月31日14:24:35投资与风险的心理博弈已关闭评论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总是怪罪老天爷跟自己唱反调,为什么自己总是一买了股票就下跌,一卖了股票就上涨。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假设你约了朋友看电影,说好了晚上七点在电影院前见面碰头。可是,左等右等到了八点还没来。可当你前脚一走,你的朋友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了。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呢?其实,这跟在股票市场的状况是非常类似的,这不是运气的问题,也不是凑巧,而是与你在面对可能的付出与面临的风险之间的心理博弈战有关。如果你对自己定一个目标,到七点半朋友不来,你就走,那么这场心理博弈就不会那么激烈,也就不会出现“你前脚走,后脚朋友来”的情况。股票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

股市中的机会总是同风险相伴而生的,多抓机会就是多抓风险。技巧娴熟的投资者喜欢在玩弄风险中体验玩股票的乐趣,但是这类投资者还有一个更大的优点常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一旦踏错敢于“割肉而逃”。这也是一种平衡投资与风险的方法。所以,在投资股票中,就应谨慎地对待投资机会,东抓西抓不如一把抓准。投资者制订投资计划时,应该客观地分析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应对市场交易的能力,要大体清楚自己承担投资风险的心理与资金承受能力是强还是弱或者一般。要避免过度投资的冲动和过高估计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在股票市场上,有玩股票的投资者,也有被股票玩的投资者。玩股票的投资者如鱼得水,悠悠闲闲赚大钱,被股票玩的人天天忙出忙进,赚来赚去只赚点零花钱。有人说这是水平的问题,也有人说是运气的问题,其实这是投资与风险的心理博弈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中,还要涉及一个心理博弈的问题。比如,我们必须到医院接受一个危险的手术治疗。医生介绍进行这个手术时,利用一种辅助设备是有好处的。这种设备现在有两个品牌的产品,使用方法和有关技术指标都一样,价格也都是500元。医生说:如果使用了甲设备,能使手术的成功率从80%提高到90%,即增加10%存活率;如果不使用乙设备,病人手术的成功率会从90%减少到80%,即会减少10%存活率,增加10%死亡率。如果让人们选择,会选择使用那个设备呢?答案是80%的人会选择使用乙设备。

这就是一个规避风险的心理博弈问题。实际上甲乙两个设备对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这就是正常人规避风险的心理。这种心理用于股票投资就是投资和风险的不对称性。同样的一个东西,人们失去它所经历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同样一只股票,人们经历亏损的痛苦要大于获利的欢乐,即投资者更在乎“风险”,经常会无意识地尽量避免“风险”,就像以上的第二种说法强调了死亡率,人们更在乎这一风险。

根据正常人的风险规避心理,我们在投资股票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点来进行心理博弈。

风险决策中常常存在以下几个心理现象:面对决策中的风险,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时候或什么条件下会表现出风险规避;什么情况下又会表现出风险喜好,即更愿意冒风险。一般在“获利”时,会表现出风险规避,在“损失”时会表现出风险喜好。单纯这样说不太容易让人理解,通过以下的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

(1)假如你现在手头有现金10万元,有两个可能获利的股票供你选择:如果你选择投资A股票,可以保证收益1万元;如果选择投资B股票,有一半的可能性会一无所获,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会收益2万元。请问你选择哪只股票?

(2)假如你现在手头有现金10万元,面对两个可能投资的项目,有以下两种选择:如果你选择投资A股票,肯定会损失1万元;如果选择投资B股票,有一半的可能性没有任何损失,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会损失2万元。如果你必须要选择的话,请问你选择哪只股票?

经过调查,对第一道题目,80%的人会选择投资A股票;对第二道题目,有80%的人会选择投资B股票。因为在第一道题目中,人们感觉总体上是有收益的,是“获利”的,既然是“获利”,那就选择不冒风险的方案、更稳妥的项目,选择A股票。而在第二道题目中,人们的总体感觉是要冒风险的,是会有损失的。既然有损失,那就不如选择一个损失最小或者有可能没有损失的方案,冒险“赌”一下是值得的,就会选择B股票。

以上的这种投资与风险的博弈心理,在股市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中,会给股民一些启示。但是,有时候“获利”和“亏损”不是那么容易判断出来的,往往需要一个参照点,和参照点比较,才能更容易地判断它的获利与风险。通过制定不同的目标值,即你的止损点或者预期收益点,来影响投资者的得失判断,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谨慎从事还是更趋于冒险。张鼎城的股票投资就是一个例子。

张鼎城有资金10万元,有两种股票投资方案可供选择:甲股票是稳定增值,但是每天上涨的比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但是依照普遍的投资思路,基本有把握一个月实现获利2万元,风险比较低。乙股票风险比较大,需要采取新思路去管理这只股票;即便如此,也只有50%可能性一个月内获利3万元,当然,也有50%可能性被套牢。面对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将预期获利定在较低水平,比如,一个月内获利1万元,就抛出;二是将预期获利定在较高水平,比如,一个月内获利达到3万元才出仓。在此两种目标情况下,张鼎城会怎么选择呢?显然,第一种情况下他更易选择获利少但风险也小的甲股票。因为,目标较低,反正比较容易获得,不用冒太大风险。而第二种情况下更易选择风险较大、获利概率较高的乙股票。因为预期获利的目标较高,较难达成,“损失”的概率也大,索性冒险干一次,也许会获得更好的收益。这是一种纯粹的赌博心理。

事实上,不管是稳定型投资还是激进型投资,最核心的是对风险的控制。我们知道股票市场有很多种风险,比如说大盘风险、个股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等,但不管是主动型投资、被动型投资,长期持有还是短期买卖,只要你能够知道你所进行投资的潜在风险,而又有相对应的降低风险的措施,你就是理性投资,否则,就是在投机。要想规避风险就要分清市场中哪些是买方的意见,哪些是卖方的意见。对于像瑞银这样的大型机构,本身有资产管理的业务,同时也有投资银行的业务。当它做资产管理业务时,通过基金和自营盘买入股票,这个时候是买方;但在做投资银行承销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它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向市场推介股票,这时它又是一个卖方。当它的意见来自于卖方的观点的时候,很难保证它的观点的中立性。

投资者在投资与风险中需要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呢?

有航天员杨立伟那样的心理素质!这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其实一点不高。无非是处变不惊,盈亏两忘,挣了钱一笑了之,亏了钱挥之即去,重要的是“股市变动,我心不动”,用理性去面对,不要让情绪影响到判断。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