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员工预借款
在其他应收款里,最常见到的就属员工预借款了。
员工预借款一般是员工出差之用,所以审计师的预期是这个科目的余额不会太大。但是,审计师时常也会发现这个科目的期末余额是很大的,原因往往是以下几个:
·员工预借款中还包括由采购员出差带给供应商的采购款。这样,金额就可能远远超出一般出差之用。这样的金额,严格说来,应该将其重分类至预付账款或者与应付账款冲销。
·有的员工一次性出长差,可能要几个月。所以,借的钱也多,也没有回来报销。这个解释本身就意味着,有一些费用已经发生了,但因为没有报销,所以企业没有记账入费用。这时怎么办?可以将这笔费用先预提出来。
·员工报销不及时,拖欠公司的钱比较多。有的员工可能旧的钱没还上/没报销,就又借新钱出差去了。这也意味着有一些费用已经发生了,所以审计师应该建议将这笔费用预提出来。
·被审计企业的会计不知道原因。这种行为,类似于“打死我也不说”,是很令审计师恼火的一种“非暴力不合作”行为。此时,审计师可以了解一下,这个企业的员工平均每次出差花多少钱(这个可以通过以前的报销看出来),平均每次出差要花多长时间,以及大概有多少员工会出差。根据这些信息,总能大概估计一下多少员工预借款余额是合理的,那么超出部分可能就是该报销而没报销的了。
还有一个不太正规的办法。审计师可以翻一翻员工预借款的明细账,看一看平均每个月的贷方发生额,一般也就代表每月实际报销的金额。然后看一看期末余额是平均每月贷方发生额的几倍。这其实就是在算其他应收款的周转天数。如果这个周转天数在1个月以上,一般就有点儿小问题了,因为很少有企业的员工出差总是在1个月以上。
在如何控制员工预借款这个问题上,我见过的企业有这样一些做法:有的是旧账不清就不准发生新的预借款;有的是预借款发生后一个月或两个月没有报销,就直接从工资里扣。在会计处理上,有的公司是每个月月末,自动将一定比例的预借款,例如60%的,做一个预提记入费用,通过这种安排来保证遵守配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