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的关键技术模块

2019年8月17日19:29:09呼叫中心的关键技术模块已关闭评论

用于不同目的的呼叫中心所采用技术的复杂性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呼叫中心功能也有很大的不同。典型的应用CTI技术的呼叫中心一般都会有选择地采用自动语音应答技术(IVR)、自动呼叫分配技术(ACD)、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CTI)、文语转换技术(text to speech,TTS)、呼叫管理系统(CMS)和知识库管理系统(KMS)。

从系统上讲,呼叫中心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交换机/排队机系统(PBX/ACD)、计算机电话集成中间件(常被称为CTI中间件)、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呼叫管理系统(CMS)、业务计费系统、管理/统计系统录音系统、培训系统和知识库系统等。通常情况下还有多种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Fax服务器等。

下面主要介绍5项关键性技术。

1. 自动呼叫分配系统

ACD是现代呼叫中心区别于一般热线电话系统和自动应答系统的主要标志,也是决定呼叫中心规模以及系统质量的主要部分。目前生产ACD系统也就是生产程控交换机的著名厂商有华为、北电、西门子、AVAYA等。

ACD系统是现代呼叫中心的核心系统,它极大地提高了呼叫中心的劳动生产率。ACD系统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策略将大量、并发的呼叫合理地分配到相应的座席。ACD系统与其他呼叫中心技术的集成,可以使得全国的各个ACD看上去像一个单一的交换机一样。ACD更适合为大量的、来自各方的呼入型呼叫分配路由。使用ACD系统可以保证人力资源能得到更有效的使用,甚至可以按照应用的需要创建自定义的分配模式。ACD可以将电话呼叫、Fax呼叫、E-mail呼叫、Web文本交谈、IP电话、手机短信等进行统一排队和分配。高级的ACD能够定义优先级队列,根据座席员不同的技能等级进行分配。

ACD一般包括两个功能模块,即排队模块和呼叫分配模块。排队模块可以实现留言排队、主要客户优先排队等排队功能,此外,还可以在客户排队时向客户通知排队状态,如目前在队列中的位置、预计等待的时间等。呼叫分配模块可以将呼叫中心座席员按技能和技术熟练程度进行详细分组,并与CTI路由模块结合,实现专家呼叫中心座席员选择,保证客户得到最合适的呼叫中心座席员的服务,对于重要客户还允许其直接呼叫中心座席员。

2. 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

CTI是随着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两者的逐步融合,计算机领域引入了通信技术,电信设备中也增加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由此诞生了CTI这种横跨电信和计算机两大领域的新技术。CTI技术从一诞生开始,就随着电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不仅仅是计算机和电话的组合,而且还是支持传真、Internet、视频、语音邮件等媒体的通讯形式,从而成为计算机和电信的融合体。它是在电话网络进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通讯领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技术。从早期数字通信技术替代模拟通信技术以来,计算机已经不只是简单作为电信交换和传输网络的控制部分而存在,而是逐渐演变成语音通信的一部分,将智能化的语音延伸到通信网络的每一个角落。这种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的发展从简单的语音信箱应用开始,很快发展了智能网业务、IP电话技术、ATM语音技术、统一消息技术、交互式会话系统等,其中IP电话和IVR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和应用前景最为广阔的两种技术,并且已经逐步渗透到无线通信网络和多媒体网络中。

CTI主要提供话务控制与媒介处理两大功能。话务控制的功能有电话的建立及中断、话路的选择及网络界面等。媒介处理的功能则主要是话音/传真处理,另外还有DTMF数字处理等。在技术实现上,CTI主要集中在呼叫处理和语音处理两个方面。呼叫处理主要实现呼叫或连接,目前有多种呼叫处理算法,一般都能提供一些基本的分析结果,譬如,摘挂机(应答、开始和结束呼叫);呼叫结束的通知(挂机检测);发送叉簧信号;拨字符号;全局音检测(例如,在传真应用中需要检测传真机的标准音,检测是否有传真呼入)等。语音处理是对通过呼叫建立的连接、发送和接收信息进行处理,主要有语音的存储转发、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其他的语音处理功能可能包括:脉冲数字检测、语音识别(ASR)、语音合成、文语转换(TTS)等。

CTI应用系统主要包含应用程序、发展工具、软件平台及资源附加插卡等4种主要部件。目前CTI的构成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微型计算机与电话系统综合,使用者在微机上操作电话机,获得CTI所要求的各种功能,这种方式只是以微机为基础,交换网络与电脑网络并未综合在一起。另一种则是微型计算机与电话间采用Client/Server结构,把性能卓越的CTI服务器连接到PBX上和大型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或分布式结构的服务器上。许多成熟的硬件与连接标准将有助于这种连接的实现。这种方式所使用的软件较为复杂,但对于大型的CTI系统可降低每个使用者的成本。

3. 呼叫管理系统

呼叫管理系统(CMS)就是负责记录和汇报呼叫中心内各种和呼叫有关数据的管理系统。和IVR、ICC、呼叫预拨系统、录音系统一样,呼叫管理系统是目前呼叫中心解决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根据被管理呼叫中心的结构组成,可以分为单店呼叫管理系统(集中式呼叫中心服务)和组网呼叫管理系统(分布式呼叫中心服务)两种。

一套标准的呼叫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包括如下几种。

对呼叫进行监控:监控、记录和统计各种呼入、呼出的相关数据,包括次数和时间等。

对座席进行监控:监控、记录每个座席的工作情况,包括每次操作的细节,以及座席工作表现的总结。另外,可以显示出每个座席实时的工作状态,如通话、示闲、示忙等状态。

对ACD组进行监控:能够从全局的角度记录一个ACD组的整体工作情况,包括整个ACD组的工作强度和服务质量。

对整个呼叫中心进行监控(仅适合于组网呼叫管理系统):如果CMS面向分布式呼叫中心,那么CMS应该可以对连接在一起的每个独立的呼叫中心进行信息监控。包括被监控的呼叫中心整体呼叫量、座席人员整体表现等。

通常情况下,一个CMS还要包括诸如大屏幕、信息公告牌、信息滚动条等电子系统,以进行管理信息的公布。

4. 自动语音应答系统

自动语音应答系统,又称语音应答单元(voice response unit,VRU)或自动语音应答设备。IVR是呼叫中心实现自动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IVR可实现语音菜单提示、按键识别(如输入卡号)、自动语音报读(TTS)等,更先进的还可以实现自动语音识别功能。自动语音实际上是一个“自动的业务代表”。系统采用客户导向的语音目录,根据客户的选择(通过电话键盘或语音)完成相应的信息查询和命令执行,所以可以说是通过电话机的按键控制计算机。通过在IVR后端连接数据库,IVR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动态的实时信息。如果呼叫最终转入人工座席,系统可将客户在自动语音服务流程中输入的信息(如输入的卡号)传送到呼叫中心座席员的计算机上,以提高呼叫中心座席员的工作效率,减少重复输入工作。IVR系统作为企业客户服务的前端,可引导客户到达指定的呼叫中心座席员,使客户得到及时、准确的人工服务。目前,典型的IVR系统是电话银行、证券电话委托等。

IVR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简便的信息输入、增加呼叫数量、提供全天候服务。

5. 自动外拨系统

自动外拨系统(automation dialer)是呼叫中心实现主动呼出的重要业务系统之一。呼叫中心呼出系统一般分为预览呼出preview dialing)和预测呼出(predictive dialing)。预览呼出是指呼叫中心座席员先在计算机上预览呼出电话的情况,如电话号码、客户资料等,然后再由系统呼出电话并进行处理的操作。预测呼出是由系统根据预先设置的条件生成呼出电话队列,由系统根据当前的系统状态(如中继线的忙闲程度、座席的空闲情况等)自动进行拨号,然后将接通的电话转移到空闲的呼叫中心座席员的分机上,同时通过CTI将该电话的信息同时显示在呼叫中心座席员的屏幕上,业务代表可根据系统显示的内容直接开始和客户交谈,若外拨没有拨通,系统可自动重拨,亦可自动侦测外拨后忙音、无人接听等讯号并做相同后续重拨处理。重拨次数可自行设定,接通后再转给话务员进行处理,提升外拨人员处理的效率。普通的呼叫中心较多采用第一种方式,而一些专业的呼叫中心,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呼叫中心,通常采用预测呼出系统进行电话营销、市场调查等活动,这样可最大限度地节约业务代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通常情况下,自动外拨系统主要分为两大单元:

① 活动管理

活动管理(campaign management)可以规划并管理户外活动,使用者可自行设计行销、推广、调查等相关活动内容,并形成呼叫列表(也称为客户清单)。通常情况下,活动管理还要规定呼出时间、判断策略、成本计算等模型。

② 外拨处理

外拨处理(outbolland call)通过预览外拨和预测外拨完成呼叫工作,并可搭配客户资料分析对比机制,依据客户消费习惯进行分析对比,区分客户等级,进行外拨,亦可通过此机制让设计活动者设计出最具竞争力的活动。

6. 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是呼叫中心的数据中心,存放呼叫中心的各种管理配置统计数据、呼叫记录数据、客户联系管理信息的数据(如电话号码、联系方式等为客户提供过服务的各种历史数据)以及提供各种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如号码资源、话单信息、客户投诉、建议及相关处理等各种信息)。有些数据为本地数据,有些数据还需定期从业务数据库复制到呼叫中心数据库,或通过应用网关从业务系统数据库中联机检索得到。

数据库服务器一般具有高可靠性、可扩充性、开放性、安全性等特点,大型呼叫中心的数据库一般选择双机热备的多CPU服务器硬件平台,或集群解决方案,外接大容量的磁盘阵列。数据库系统一般采用企业级数据库软件,如MS SQL Server、Oracle、Sybase、Informix等。

7. 传真服务器

现代呼叫中心一般都配有专门的传真服务器,或由IVR来承担这项功能。传真服务器所支持的接口方式为模拟或数字方式。传真服务器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并管理传真,将用户数据与传真模板进行合并,而后将合并后的模板转换成传真文件(如TIFF文件等)并自动通过通信接口将传真文件发送到用户数据指定的传真机中。传真服务器一般可单独设置账户管理功能,包括增加、修改账户和删除账户,账户分组,方便计费,地址簿管理等,方便传真服务器的用户选择多个地址进行传真广播。传真服务器能够支持选择多个传真模板中的一个来实现具有传真模板套打功能的传真发送。当有多个传真接入时,模板会自动生成含有各自接收人的传真信息。传真服务器在发送不成功时会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自动重试,以便下一次发送,直到达到设定的发送次数或发送成功。大多数传真服务器支持二次拨号功能,可以穿透一个呼叫中心的多级菜单及自动接通分机后发送传真。

8. T1/E1

T1/E1是高速传输的一种标准。一条T1/E1可以同时有多个并发信道,每个信道都是一个独立的链接。T1/E1通常用于需要在远程站点间进行宽带高速率传输的大型组织。

T1:高兼容数字线路,24个信道,每个信道可以分配为56K或64K,按照美国的标准,T1服务提供24个信道,每个信道的速率是56K。当有24个信道时,才称为全T1(Full T1),这种方式只有美国在使用。64K专用数据线(DDL)作为T1服务的一个变种或一种分支服务,也提供此类服务。

E1:高容量数字线路,E1服务提供32个信道,每个信道可以分配为56K或64K,使用32个信道时,才称为全E1(Full E1),这种方式在除美国以外的国家使用。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