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究竟该从哪个角度、 什么层次去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意义,人们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 反观管理实践领域, 很多问题和差距恰恰反映出对管理二重性的理解和把握不当,因此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科学是经过整理的知识。 任何科学的根本特点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发展知识。 科学方法应该通过观察确定事实,对这些事实进行分类和分析后,找出因果关系。 如果这些概括或假设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也就是反映了或说明了实际,从而有助于预测在类似环境下将发生什么情况, 这些概括或假设就称为原则。 理论是将相互储存的概念和原则系统地组合起来,从而构成重要知识的框架或组合。 在管理领域里,理论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手段, 对重要的有关的管理知识进行分类。
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
管理作为一种活动,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要在管理活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并升华和抽象出管理理论、原则与一般方法; 然后,利用这些理论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在实际中不断验证和丰富。 管理的动态特性并不意味着管理活动没有科学规律可循。
管理活动尽管是动态的,还是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一是程序性活动,二是非程序性活动。 所谓程序性活动是指有章可循、照章运作便可取得预想效果的管理活动。 所谓非程序性活动就是指无章可循、需要边运作边探讨的管理活动。实际上程序性活动也是通过对以前非程序性活动与管理对象规律性的科学总结转化而来的,这体现的就是管理的科学性。 而对新管理对象所采取的非程序性活动也要依据过去的科学结论进行,否则对这些对象的管理便失去了可靠性,而这本身也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
由于管理对象的千变万化, 导致了对每个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个唯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不像有些科学那样可以单纯通过数学计算去求得最佳答案,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模式,特别是对那些非程序性的管理对象,它只能使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 灵活地实施创造性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 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如何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较合适的用于管理中,这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同时,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 活的、模糊的因素,即那些无法度量甚至无法言传的,需要依靠个人的经验、 感觉、 魄力、 权威等来处理的,被人们称之为“艺术”的部分,这部分也正是管理学应该开发的处女地。 正是由于管理的艺术性或创造性的存在,才使得管理创新成为必须。
从上述阐释中可以看出:
管理的艺术性与管理的科学性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 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要失败的。 但是, 管理理论是实践的概括与抽象, 具有较高的原则性, 可是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又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展开的, 因此要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