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持续、稳定地生产合格品。为此,必须及时了解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判断其失控与否。
所谓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是指其质量特性值统计分布的 μ 和 σ 都符合质量规格的要求,且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相反的,如果 μ 和 σ 其中之一或两者不符合质量规格要求(稳定状态),或者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不稳定状态),就认为工序处于失控状态。
1 受控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过程的质量特性值都在上下控制限之内,且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这就是所谓的受控状态,是制造过程控制的目的,如图6-2 所示。
图6-2
2 失控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过程的质量特性值超出了上、下控制限,这就是所谓的失控状态。失控状态也可分为稳定失控状态和不稳定失控状态,如图6-3 所示。
图6-3
在稳定的失控状态情况下, μ 和 σ 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但质量特性值的分布超出了控制界限。
在不稳定的失控状态下,不仅质量特性值的分布超出了控制界限,同时 μ 和 σ 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制造过程中,一旦发现工序质量失控状态,就必须从人力、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方面进行工序分析,进而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使工序回到受控状态。所以,在关键工序的生产中,要求操作者记录工序质量的原始数据,随时掌握和分析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和评价,确保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