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活动:整理的执行

2019年11月12日20:11:425S管理活动:整理的执行已关闭评论

所谓整理,就是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使事物的处理简单化。对企业而言,即将企业工作场所中(或负责的部门范围内)的物品、机器设备清楚地区分为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后,妥善地保管必需品,处理或报废非必需品。整理的过程如图1-1所示。

5S管理活动:整理的执行

图1-1 整理的过程

1.制定整理的三大基准

(1)要与不要的基准

“全部都有用,全部不能扔”是5S推行的一大阻力,它完全违背了5S的原则。其实,“非必需品”摆放所造成的浪费远远大于其潜在的利用价值,所以必须把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进行全面彻底的整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一份“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的判别基准”,让员工清楚知道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确实不需要”的。

(2)保管场所基准

保管场所基准指的是到底在什么地方“要”与“不要”的判断基准。企业可以根据物品的使用次数、使用频率来判定物品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才合适。企业在制定判断基准时应对保管对象进行分析,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来明确应放置的适当场所,并编制保管场所分析表。

(3)废弃处理基准

工作失误、市场变化、设计变更等诸多因素是企业或个人无法控制的。因此,非必需品是永远存在的。对非必需品的处理方法,通常要按照以下两个原则来执行。

其一,区分申请部门与判定部门。

其二,由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处理非必需品。

2.现场检查

企业应对工作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设备内部、桌子底部、文件柜顶部等位置。

3.定点摄影

定点摄影法是一种常用的5S活动方法,它是指从同样的位置、同样的高度、同样的方向,对同样的物体进行连续拍摄。拍摄的照片可以贴在图表上,并以此为基础召开会议。

在定点摄影图表上的第一阶段(通常制作四个阶段)里记下摄影日期,贴上照片,记入评分。评分从低到高为1分、2分、3分、4分、5分。建议档的填写较随意,可以由上级填写建议,也可以填写对员工的要求等。每次实施取得一定的改善效果后,应再次摄影,并按时间顺序贴上新照片。

4.非必需品的清理与判定

这一阶段的活动也被称为“寻宝活动”。所谓“宝”,是指需要彻底找出来的无用物品。寻宝活动是针对各个场所里的一些死角、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而进行的整理活动,其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容易取得实效。非必需品的判定步骤如下。

(1)把那些非必需品摆放在某一个指定场所,并在这些物品上贴上红牌。

(2)由指定的判定者对等待判定的物品进行最终判定,决定将其卖掉、挪用、修复还是修理等。

5.非必需品的处理

对贴了非必需品红牌的物品,相关人员必须一件一件地核实现品实物和票据,确认其使用价值。若经判定,某物品被确认为有用,那么就要揭去非必需品红牌。若该物品被确认为非必需品,则应该具体决定处理方法,并填写非必需品处理栏目。一般来说,非必需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改用于其他项目或其他需要的部门。

(2)对不良品或故障设备进行修理、修复,恢复其使用价值。

(3)无法再发掘使用价值的物品,交由专业公司回收处理。

(4)与供应商协商退货,或者(以较低的价格)卖掉,回收货款。

6.对整理进行评估

在整理进行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必须对其进行评估,具体可参照表1-1所示的要求来进行。

5S管理活动:整理的执行

表1-1 工作场所整理评估表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