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
全面预算的编制把整个企业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在计划期间的工作目标以及达到各项目标所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都详细地列示出来。这样,全体职工从预算中可清楚地知道,在计划期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了解本部门的经济活动与整个企业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今后的工作在收入、成本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各部门、各单位从各自的角度去完成企业的预算目标,有效地避免只顾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企业整体利益的现象。
2.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与企业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职能部门工作目标的完成。如果企业各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那么企业整体目标就无法实现。例如,销售部门根据已确定的目标利润进行销售预测,提出各种扩大产品销售量的计划,这种计划要求生产部门予以配合,根据期初、期末的结存量确定本期的生产量计划;而生产计划的执行又需要供应部门、财务部门分别以相应的采购量与资金量予以支持。全面预算的初稿可能会出现不能使总体目标实现的不平衡状况,需经过反复协商、修改,直到平衡为止。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可以平衡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使各部门工作相互衔接,从而使整个企业的各项工作协调起来。
3.控制日常经营活动
全面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就应认真组织实施。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各部门应以全面预算所确定的经济指标为依据,控制日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比,找出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成绩,纠正错误,以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4.评价各部门实际工作业绩
全面预算不仅确定了企业的整体目标,而且也指明了企业各部门的具体目标,经过一段时期的经营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比较,就可以了解各部门是超额完成预算,还是未完成预算,据此评价各部门实际工作业绩。由于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剧烈,劳动条件有可能发生变化,在评价各部门工作成绩时,以实际与预算对比,要比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对比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