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的关系

2019年9月21日16:43:25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的关系已关闭评论

(一)两者的区别

经营计划是企业根据战略规划制定的行动方案;而预算是将经营语言转化为财务数据,并对经营活动的结果和影响做出预测。

简单地说,经营计划是数量化和模型化的未来生产经营安排,预算是对数量化的生产经营计划进行货币化。

经营计划比较宏观,预算较为细致。

(二)两者的关系

1. 时间先后关系

例如,企业及各下属单位先根据未来3~5年的战略规划编制年度经营计划,然后财务部门再根据年度经营计划汇总编制全面预算。

2. 平衡关系

企业通过财务测算预估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益,评价经营计划是否满足战略管理目标、资源匹配和投入产出的关系是否平衡。

3. 和谐关系

经营计划明确企业的年度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是落实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核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预算用会计语言将经营计划分解,并使其明确化和严谨化。两者是统一并存、互不矛盾的。

4. 配合关系

全面预算只有建立在严谨、细致的年度经营计划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

(三)年度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的关系

年度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的关系如图1-1所示。

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的关系

图1-1 年度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的关系图

(1)企业首先应具备明确的战略规划,即公司发展战略与年度战略行动规划。

(2)根据战略规划,企业和各部门编制各自的年度经营计划,经营计划中至少应该涵盖战略要求、资源投入、业务活动安排等多方面内容,这一切都有助于生成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和部门非财务类的关键绩效指标。

(3)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各业务部门编制收入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和投资预算,管理与业务支持部门编制费用预算,同时生成各部门财务类关键绩效指标。财务部门在汇总各部门工作计划和预算后,形成企业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

(4)企业各级管理层利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其中,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主要包括定期的财务分析和评估结果。

(5)在经营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借助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来监控经营进度,并运用管理评估机制采取相应的行动,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若有必要,可以对原有的全面预算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做出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

如图1-1所示,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预算和绩效三者形成闭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只有三者的高效互动,企业才可能实现其既定的战略目标。而在此过程中,预算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全面预算是企业战略规划的细化及量化体现;另一方面,全面预算也是制定企业及各部门关键绩效指标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通过提高经营计划与预算的效率,并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就能更好地实现战略规划的要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