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营销策略

2019年9月2日16:04:43事件营销策略已关闭评论

三、事件营销的操作模式

事件营销具有投入少、产出大、收益率高的独特优势。好的事件营销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知名度的提升方面,回报率都超过其他广告形式。

事件营销用好了事半功倍,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传播预算。现在,事件营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企业组织事件营销,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主动模式,一种是借力模式。

1. 主动模式

主动模式是指组织主动设置一些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议题,通过传播,使之成为公众所关注的公共热点。

主动模式要遵循三个原则:创新性、公共性及互惠性。

创新性是指事件需要有新意,能激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度;公共性是指避免自言自语,设置的话题必须是公众关注的;互惠性是指要想获得人们持续地关注,必须要双赢。

我们来看看奥克斯的做法。

作为空调市场的二线品牌,奥克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关注度,出人意料地发表了一份《空调制造成本白皮书》。在成本白皮书上,奥克斯毫不含糊地一一列举了1.5匹冷暖型空调1880元零售价的几大组成部分——生产成本1378元,销售费用370元,商家利润80元,厂家利润52元。接着,奥克斯还将几大部分成本条分缕析地予以解密。成了事件营销主动模式的典范。

2. 借力模式

所谓借力模式就是组织将组织的议题向社会热点话题靠拢,从而实现公众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向组织议题的关注的转变。

借力模式必须与所借助的载体具有相关性,同时在操作中具有系统性。

相关性就是指社会议题必须与组织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也与组织的目标受众密切相关。

爱国者数码赞助央视热播电视片《大国崛起》,掀起了一场启动营销风暴。《大国崛起》将视线集中在各国“崛起”的历史阶段,追寻其成为世界大国的足迹,探究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国的崛起有着很深远的启示。央视在播出时,每一集节目都出现“爱国者特约,大国崛起”的字幕,同时配上画外音:“全球爱国者为中国经济助力、为国家崛起奋进!”震撼了每一位中国观众,也极大地提升了爱国者的品牌形象。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这是中国太空事业的伟大里程碑。当人们从中国人“飞天”的自豪感中冷静下来,突然发现街头张贴了许多广告——蒙牛,强壮中国人!代言人居然穿着航天服。这个广告已成为经典,蒙牛的销量直线上升,并一度超过老大哥伊利,成为国内乳业第一品牌。

后来,运动鞋品牌匹克如法炮制,赞助神舟六号,但是并没有引起关注,其关键原因就是相关性太低。因为人们不会相信宇航员和匹克运动鞋有什么关系,却愿意相信是喝蒙牛牛奶造就了宇航员强壮的体格。

系统性是指组织借助外部热点话题必须策划和实施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公共关系策略,整合多种手段,实现一个结合,一个转化:外部议题与组织议题相结合,公众对外部议题的关注向组织议题关注的转化。

某饮料品牌曾经赞助了亚运会。但是在整个赞助过程中,并没有运用多种手段,借助多种媒介,向人们广而告之。在整个亚运会期间,大部分时间内没有采取宣传措施,只是做了一个星期的宣传。比赛结束,商家去现场调查,居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产品。这样的营销自然是失败的。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