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长尾” 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 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 它实际上是统计学中 Power Laws和帕累托(Pare-to)分布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
我们都知道,长期以来企业界都奉80/20法则为铁律,认为80%的业绩来自20%的产品; 企业看重的是曲线左端的少数畅销商品,曲线右端的多数商品,则被认为不具销售力。
但是随着网络的崛起已打破这项铁律, 长尾效应则告诉我们:
98%的产品都有机会销售,冷门商品、小客户才是利基市场!无数的冷门商品聚集起来, 企业将得到一个比畅销商品大得多的庞大市场!
举例来说,我们常用的汉字实际上不多,但因出现频次高,所以这些为数不多的汉字占据了广大的红区;绝大部分的汉字难得一用,它们就属于那长长的黄尾。
不仅如此, 长尾市场的规模还大得惊人;把冷门商品的市场规模加总, 甚至可与畅销商品抗衡。
背后的数学很简单:将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长尾中的利基商品量)乘以一个相当小的数字(单项长尾商品的销售量),仍能得到超级大的数字。
长尾效应已是许多企业成功的秘诀。
举例来说,Google的主要利润不是来自大型企业的广告,而是小公司(广告的长尾)的广告;eBay的获利主要也来自长尾的利基商品,例如典藏款汽车、高价精美的高尔夫球杆等。
此外, 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十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书籍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十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 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体书市的一半。
长尾效应的来临,将改变企业营销与生产的思维, 带动另一波商业势力的消长。 执着于培植畅销商品的人会发现,畅销商品带来的利润越来越薄; 愿意给长尾商品机会的人 , 则可能积少成多,累积庞大商机。
长尾效应不只影响企业的策略,也将左右人们的品味与价值判断。 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敌,小众文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 唯有充分利用长尾效应的人,才能在未来呼风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