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媒上海火速的火速增长奥秘案例
上海火速,是一家成立不过6年的企业,在公司创业初期, 曾经历过两次倒闭,但在最近4年里, 却创造了综合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300%的奇迹,年营业额从2000年的150万元,跳跃到2003年的七、 八千万元, 而且现在营业额还能够保持月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 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可以获得众多的羡慕眼光。
当我们重新追溯上海火速的成长轨迹, 探寻上海火速的成长之谜时,可以得到一个答案:
那就是一切得益于长尾效应。
现在让我们来一同感受上海火速是怎样运用长尾效应,得以发展的。
1998年10月,海员出身的刘小光创办了火速信息网,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次年现金流就出现问题, 员工整体逃离。 刘小光开玩笑说: 一天早上,他发现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办公室里一个员工都没有,一夜之间全部人间蒸发了。公司不得不停业。
2000年1月,在获得风险投资商的资金支持后,刘小光准备重整旗鼓。
4月2日,上海火速推出辅助购物门户网站“一比多”,这是全国首家提出“辅助购物”概念的电子商务网站,在4月中旬参加上海互联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评估会上, 被评为 “发展思路清晰、创意独到、域名极富寓意的有发展前景的网站。 ”很不巧,2000年4月开始,纳斯达克指数像破堤而出的洪水一样狂泄而去,风险投资商对IT行业失去信心。 刚刚有了一个美好前景的上海火速,被风险投资商无情的抛弃。 现金流的断裂迫使上海火速第二次倒闭。
不得不佩服刘小光不屈不饶的精神,2000年8月,在向亲戚朋友筹借了2万元后,他又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历程。 上海火速进入快速发展期,是在刘小光第二次创业后,也就是在2001年10月,代理3721网络实名产品后。
在2001年前后,3721推出了网络实名这样一个快速上网工具,当时,也有别的公司推出类似的产品。 2001年的3721和网络实名的知名度都很小,而且那个时候的网络实名,还得下载插件才能够使用,比较麻烦, 很多人都不愿意代理这个产品。 但刘小光分析发现, 虽然网络实名需要下载插件才能够使用,但它的插件覆盖面已经很广,据3721提供的数据, 插件已经覆盖了85%的上网用户。
上海火速自己进行的调查也证实,网络实名的辅助插件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覆盖面。之前,上海火速自己开发了一个网络推广监测的系统, 能够监测各个网站的访问量,根据这个系统反馈的信息,每天都有为数众多的网民通过网络实名访问各个网站。因此,刘小光感觉,网络实名这个收费低廉的产品能够为他们的客户带来实际价值,能够带来客户想要的访问量和品牌的提升,也同样能够帮助上海火速快速成长。
后来,上海火速一个客户的实际应用效果,更坚定了刘小光对网络实名的信心。 2001年,一家卫浴洁具企业委托上海火速建设公司网站,虽然网站很快就建好了,但最初每天的访问量很小,每天只有两、三百人。 后来这家公司通过网络实名推广自己的网站, 仅购买了几万元的网络实名产品,就让网站的访问量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而且访问者绝大部分都是卫浴洁具的潜在消费者。
这个鲜活的成功案例给刘小光的启发是,网络实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确实如此,2002年3月,上海火速成为3721网络实名上海地区总代理后,就立即进行内部扩张,扩大公司规模,更换办公场所。之后,2万多家上海的企事业单位通过上海火速购买了网络实名产品。 而选择网络实名产品的客户,一般来说,对其他网络应用产品同样存在需求,这就反过来拉动上海火速提供的域名、虚拟主机、 邮箱等基础网络应用业务。 就这样,上海火速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火速增长, 每月的营业额上升到五、六百万元,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民营科技企业。
2006年初, 网易将它的搜索引擎上海地区独家总代理交给上海火速。 刘小光透露,其实是网易主动找了他们,网易看中的是上海火速手中近3万个客户资源,看中的是这些网络终端潜在的消费能力。 其实, 上海火速手中所掌握的客户资源,感兴趣的企业并非网易一家。 刘小光笑着说,网络实名带来的客户资源,让他们有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在此,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上海火速的成长之路, 我想你能从中再一次感受到 Chris Anderson在《长尾理论》中所提及的新经济理论:
打破长久以来被商业人士所奉为金科玉律的80/20法则,同样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 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的在追求经济利润来源时,并不一定要挤上竞争激烈的热门产品之路,而一些看似冷门或者是很少有人问津的市场才是真正巨大经济利润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