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古时候有个地少人多的山村,村子里的耕地全是大地主王百万的。 村子里的百姓因为手里没有地, 所以世世代代都租种这三家大地主的地, 勉强维持着生活。 最近王家的当家人王百万觉得,把手里的那点山地租出去实在不合算,由于山地粮食的产量不高,所以他每年从租种山地的佃农那里收回来的粮食并不多。 于是,他就想把佃农手里的山地先收回来,好好改造一下,争取把手里的这些山地都改造成山下的良田,然后再租给村里的佃农, 这样自己就可以多得一些粮食了。
拿定主意后,他就把租种自己山地的杨家、张家、李家三家的当家人请到家里,把自己要收回山地的事给他们说了说。 三家佃农听王百万说要收回山地, 心里非常着急。 因为他们手中一点地都没有, 只是靠着那些山地勉强生活,现在王百万要把地收回去进行改造,他们就没地种了,没有地种就没有粮食吃,全家人就要挨饿。 况且他们很清楚王百万所说的山地改造是个大工程,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成的。 他家里粮食多不怕等,可是他们是贫苦佃农,家里没有多少存粮,实在没办法等那么长时间。 于是,他们听了王百万的话都默不作声,各自回家思考对策。
第一天,杨家的当家人找到王百万苦苦哀求说: “我们全家人都靠着手里的这块地过活, 您要是把这块地收走了,那我们就得挨饿,说不定还会饿死了。 山地改造是个大工程,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况且就算改造成功,或许也不会多收多少粮食,所以还是不改的好。 请您念在乡亲的份上不要收回山地,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杨家永远不会忘记。”
王百万听了很为难地说: “这荒山野岭根本就收不了多少粮食,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才收回山地的。 你放心,我把山地改造成功后还会让你们继续种,到时候我们都可以收点粮食,这样不是很好吗?如果你家没有粮食吃了,我一定会借给你,不会让你们挨饿。”
杨家的当家人听王百万这么说,知道他已经铁了心要收回山地,因此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离开了。
张家的当家人听说杨家没能说服王百万,就把家里的青壮年组织起来,他们一起来到王家,对王百万说: “那点山地是我们的命根子, 现在你要收回就是要我们的命, 我们绝不允许你这么做王百万听他们这么说非常生气,马上报告官府,然后在官府的帮助下强行收回了张家租种的山地。
就在王百万考虑怎样收回李家所租种的山地时, 李家的当家人李昭来找他了。一见面李昭就对他说: “您要收回自己的地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都不反对,可是我觉得这样做其实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 您收回山地其实就是想多得些粮食,多得些粮食可以多卖些钱,但是我可以告诉您: 就算不收回山地,您也可以多得钱,而且还不用您投入人力物力去改造山地。”
王百万一听,就算不收回山地也能多得钱,马上就来了兴趣,问道: “这话怎么说?”李昭听他这么问, 立刻知道他已经动心了,于是就笑着回答说:
“山上的树木可以做家具, 也可以卖钱; 树上的蜂窝每年都可以产出很多蜂蜜;我们再养些鸡鸭,然后把它们卖给镇上的酒店,这不也是一条财路吗?咱们可以合作,您把山地租给我,再给我一点劳务费,我帮您种树、 采蜜、养殖鸡鸭,这不是一件双方都能盈利的事情吗?
王百万听了他的话非常高兴,马上把其他两家租种的山地也交给了李昭。
名词解释
三家佃农面对着强大的地主分别采取了恳求、 激烈抗争、与地主实现合作共赢的对策,结果只有第三家佃农保住了手里的山地,不光如此,他因为与地主的合作而获得了额外的利益。 这样的合作也让地主不需要下大力气改造山地,就获得了比较不错的经济效益。
这种两个竞争对手在竞争中进行合作并由此实现了共赢的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正和博弈” 。 正和博弈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也被称为合作博弈。 这种博弈是指参加博弈的双方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是至少一方的利益得到了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并没有受到丝毫损害, 因而整个社会利益得到增长。
之所以又被称为“合作博弈”,是因为这种博弈采取的是一种互相合作的方式,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某种程度的妥协,这种妥协是博弈各方互相讨价还价之后达成的一种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