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的基本要素及其特点

2019年7月14日17:43:10博弈的基本要素及其特点已关闭评论

博弈的目的是争取利益,利益形成博弈的基础。经济学最基本的公设,就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目的是收益最大化。参与博弈的人,正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互相竞争。也就是说,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得利益的多少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这就形成了博弈。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而资源具有稀缺性或总量是有限的,这时就会发生竞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就形成了博弈,竞争各方就会走到一起,开始一场博弈。

我们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深入浅出地解释一场博弈的基本要素及其特点。

夫妻俩晚上下班回到家,吃罢饭看电视。电视预报显示,一个频道会播放丈夫喜欢看的足球赛,而另一个频道会播放妻子喜欢看的音乐节目。但是家里只有一台电视。这样,围绕着到底看什么节目,一场博弈就展开了。

在这场博弈中,完整地包含着形成一个博弈的以下四个要素。

第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Player)。

在博弈中存在一个必需的因素,那就是不能一个人在毫无干扰的环境中做决策。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如果只有丈夫或者妻子一个人在家,就不存在博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一个人做决策而不受到他人干扰的话,那就是一个传统经济学或管理学经常研究的最优化问题,也就是在一个既定的局面或情况下如何决策的问题。

每个人身边充斥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其他参与者的选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博弈各方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博弈结果。

第二,博弈要有参与各方争夺的资源或收益(Resources/Payoff)。

资源指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如矿山、石油、土地、水资源,还包括了各种社会资源,如信誉、学历、职位。资源是有主观性的。人们之所以参与博弈是因为受到利益的吸引,预期将来所获得利益的大小直接影响竞争博弈的吸引力和参与者的关注程度。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个问题,凡是自己主观需要的就是资源;相反,主观不需要的对自己就不能构成资源。

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道理。再比如人们经常说的“好话说三遍,猪狗不待见”,也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觉得有营养有价值,但是好话听得太多了,即使是愚昧的人,也会心生厌倦。当一样东西不再稀缺,其价值对自己来说便不断下降,这正是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

在上面的案例中,资源或收益并不是电视机的所有权,而是在某一时段的使用权。事实上,在那些对于足球和音乐都没有偏好的人眼里,哪一个节目都不会成为资源。

第三,参与者有自己能够选择的策略(Strategy)。

所谓策略,就是“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这指的是直接使用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通俗地说,策略就是计策,是博弈参与者所能够选择的手段方法。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是先对局势和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局势特征,找出其中关键因素,然后在最重要的目标上进行策略选择。由此可见,博弈论中的策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直接对整个局势造成重大影响。

第四,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Information)。

博弈就是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与既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仅仅一次或是多次选择策略并实施,从而得到某种结果的过程。

简单说来,博弈论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他的决策行为可能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从注重策略和效用上来看,我们可以说博弈论是实用主义思想的运用,体现了崇尚实际、讲究方法的实干精神。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