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或设备,如不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场地一片混乱,工件乱堆乱放,其结果也只能是生产效率低下。5S现场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企业的生产环境得到改善。
5S起源于日本,是日本工厂车间管理的重要方法。5S来自日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发音的第一个字母“S”,因此,统称为“5S”。5S活动不仅能够改善生产环境,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员工士气,是其他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石。
1.5S现场管理的内容
5S现场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整理。整理,就是将工作场所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倒掉垃圾,把长期不用的东西放回仓库。其目的是让员工正确地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避免长期习惯性地占有许多资源,在文件柜、工具箱、抽屉、操作台等处塞满杂物,长期不用或者已经不能用的工具、仪器、废旧文具、过期文件等物品充斥办公空间。其要点如下:
(1)对每件物品都要看看是必要的吗?非这样放置不可吗?
(2)区别对待马上要用的、暂时不用的、长期不用的物品。
(3)即便是必需品,也要适量;将必需品的数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4)在哪儿都可有可无的物品,不管是谁买的、有多昂贵,也应坚决处理掉。
(5)非必需品是指在这个地方不需要,但在别的地方或许有用,应寻找它合适的位置。
(6)当场地不够时,不要先考虑扩大场所,要整理现有的场地。
(2)整顿。所谓整顿,即明确整理后需要的东西的摆放区域和形式,把寻找必需品的时间减到最少。此外它还有一个作用:一旦物品或者设备发生异常,通过整顿就能立刻发现。因此,良好整顿的基础,实际上是物品的标识方法、工作空间布局的规划以及物品定位的问题。进一步说,“整顿”工作还包括限制文具使用量、有效控制文件分发、及时销毁过时文件和临时文件、追求无纸办公、倡导1分钟电话、减少“待办事项”和缩短工作处理时间等。这样做的效果是:
(1)将寻找的时间减至最少。
(2)有异常(如丢失、损坏)能马上发现。
(3)其他人员也能迅速找到物品并能放回原处。
(4)不同的人去做,结果是一样的(已经标准化)。
(3)清扫。清扫,顾名思义就是扫除工作岗位的垃圾、灰尘,清除长年堆积的杂物,不留死角。清扫其实就是点检,通过清扫把污秽、灰尘、油渍、原材料加工的剩余物清除掉,以及时发现磨损、瑕疵、漏油、松动、裂纹、变形等设备缺陷,从而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修补。清扫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问题,是修补、整修的好机会。如果在点检、修补过程中发现问题总在同样的地方出现,就可以进一步查明发生的问题源头,从根本上杜绝它。
(4)清洁。清洁是在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日常维持活动。清洁的目的是保持整洁的状态,让整理、整顿、清扫成为制度和习惯。如避免文件资料在计算机中混乱存放,分不清哪些是可用的,保密文件无任何保密措施,办公用品、消耗品随意使用,文件缺乏统一标记而难以管理等现象。
(5)修养。修养就是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组织纪律和敬业精神。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自觉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工作场所。如果绝大多数员工能够将以下要求付诸实践的话,个别员工就会抛弃坏的习惯,转向好的方面发展。
(1)学习、理解并努力遵守规章制度,使它成为每个员工应具备的一种修养。
(2)领导者的热情帮助与被领导者的努力自律都是非常重要的。
(3)要有更高的合作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4)互相信任,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5)勇于自我检讨反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
从以上不难看出,搞好企业现场管理中的5S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增强员工责任感、荣誉感,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5S现场管理的作用
5S现场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
(1)人造环境,环境育人。员工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的学习遵守,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整个企业的环境面貌也随之改观。
(2)工作场所干净整洁。干净整洁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声誉和产品销路。
(3)员工具有很强的品质意识。员工能按要求生产,按规定使用,尽早发现质量隐患,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能减少库存量,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减少工件的寻找时间和等待时间,结果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4)推动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人们正确地执行已经规定了的事项,在任何岗位都能立即上岗作业,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