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2023年7月16日07:26:30什么是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什么?已关闭评论

1919年,英国人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伍兹(Woods)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3种分布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

①泊松分布。当不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是由生产条件、机械设备等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

②偏倚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胆怯或神经过敏,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

③非均等分布。当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工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该理论认为,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许多资本家以该理论为借口,掩盖工业生产中的设备等物的缺陷,把事故责任全部归因于工人。

这种早期的理论,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