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团队的虚拟管理法?

2023年4月14日16:49:32什么是团队的虚拟管理法?已关闭评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员工已不再是“人力资源”,而应该是“人力资产”。他们所代表的无形资产在很多企业中,尤其在高科技领域,已经远远超过了有形资产的价值。如何在知识经济领域内有效的管理所属的企业和员工,这是企业要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虚拟管理给企业的团队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范式。

当指向你公司的路标正在变成鼠标,从地图上查找的地址变成电邮地址的时候,原处于萌芽状态的“虚拟团队”便开始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了组织发展的新趋势和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在“虚拟团队”这种新的工作环境下,朝九晚五式的死板沉闷将被虚拟管理的灵活机动所取代,但是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呢?

一、无形团队,有形管理

虚拟团队不一定依赖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办公场所而运作,但同时它又是完整的团队,有着自己的运行机制。它的存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员来自非常分散的地区,缺乏成员之间相互接触时所具备的特征,但正是这些特征给创造一流业绩提供了先决条件。

虚拟团队利用最新的网络、移动电话、可视电话会议等技术实现基本的沟通,在技术上的诱惑力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组织,在管理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管理的失控。“虚拟团队”的管理者很有可能耽心:一支看不见的团队,如何控制呢?

实际上,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种提问的方式。对虚拟团队的管理,我们不该先入为主地导入“控制”的概念,“控制和命令”只是适应于传统团队管理的两大法宝。虚拟团队管理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信任的建立和维系。如果我们仍需使用控制这一方式,控制的对象应该是“信任”本身。因此虚拟团队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维都是围绕着“信任”展开的。在信任的建立和维系上,其基本的规则是:

1.信而有情

授信给不应得到信任的人是一种失误。另外,在网络时代最常见的失误是企图在纯粹的数字化中建立信任。例如,当你联系的对象都是数字化代码或单纯的电邮地址,你怎么能给对方以信任呢?这可能是网络经济中的最大悖论:组织的虚拟程度越高,人们对人情味的需求就越强烈。

2.信而有限

无限的信任既不现实,也不合理。组织对虚拟团队成员的信任其实是一种信心,即对成员能力以及对他们执行目标的决心的信心。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组织进行重新建构,比如改变过去任务层层分派下达的安排方式,建立任务封闭式的独立工作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释放信任和自由,由此产生的利益将远远超过职能重复的弊病。

3.信而有学

为实现最大程度的信任而建立的封闭式工作单元,如果不能跟上市场、客户和技术的变化,对整个组织则会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应该让这些单元的员工时时刻刻紧跟企业及环境变化的步伐,并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文化。这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政策其实也形成了挑战:一旦招聘的人员不具备这种经常性的学习心态,则无法实现及时的知识和能力更新,最终迫使组织收回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任也是残酷的。

4.信而有约

对一个追寻商业目标的组织而言,信任不仅仅是一种主观行为,它还应该和契约联系在一起。在给予独立业务单元信任的同时,要保证该单元的目标和整个组织的目标一致,这就要求信任和契约相辅相成。

二、消除团队虚拟管理的隐患

(1) 信任为企业中管理者与员工沟通带来了生机,却也为虚拟团队的管理层带来一个两难的境地。信任的确是给予员工了,但员工凭什么把自己的信任寄托给一个自己看不见的“虚拟化组织”呢?传统经济中这一问题相对较容易解决,因为员工是组织的“人力资源”,他们和组织之间是一种合同制的关系,可观的薪酬、开阔的职业发展道路、挑战性的工作都可以成为他们工作的激励因素。

(2) 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不再是“人力资源”,而应该是“人力资产”。他们所代表的无形资产在很多企业中已远远超过了有形资产的价值,在高科技领域尤其如此。作为高价值的无形资产的代表者,他们可以轻易离开现在所处的团队,尤其是以信任而非控制为主导管理思想的虚拟团队。这一风险的存在往往会引发恶性循环:投资者为回避风险,急于尽快收回投资,不惜采用短期行为;与此同时,管理层迫于投资者的压力,只有拼命压榨现有员工,而这一切又将加速员工的离开。

(3) 消除虚拟团队中存在的恶性循环,最理想的方法是改变“员工”的角色定位,把他们从“劳动者”的角色转换为“会员”的角色。作为会员,他们要签订会员协议,享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最重要的是参与公司的管理。举个例子,如果会员反对,一个俱乐部是不可以拍卖的。虚拟团队员工的“会员”化,道理也完全一样。成为会员之后,员工的归属对象就不再是某个“地方”,而是某个“社区”。这种情况下,对虚拟的社区他们也会产生归属感。

(4) “劳动者”转换成“会员”,虽然不能等同于把所有权拱手让给他们,但这一改变无疑会削减企业所有者的权力。因此,股东的角色也必须相应地从“所有者”转换为“投资者”。他们追求回报,但同时又要承担风险。另外,他们也不能越过“会员”转卖公司,或是轻易向管理层发号施令。

虚拟是无形的,而管理的转型却实实在在。不难预计,谁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转型,谁就能在网络经济的新一波发展中占领先机。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