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常管理的概念
生产现场的异常管理是指为了能够检测、控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错误、突发和失控状况,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手段,如自动报警装置、防错装置、操作人员异常目视板、QC工程表、设备能力表等。
在现场管理中,针对出现的异常问题,快速应对并及时处理,防止其再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异常管理的内容
(一)操作标准执行检查
操作标准是指在现场进行标准作业时,以工艺图、质量检查标准、安全标准等为基础,能够确保质量、成本、安全等各种操作条件与方法的标准文件的总称。
操作标准执行情况可以从人员、物品和设备三方面进行检查:
(1)人员方面。检查作业人员操作的正确性以及遵守标准作业的情况。常见的操作标准有:作业标准指导书、标准作业组合表、标准作业卡(票)等。
(2)物品方面。检查是否排除了不需要的物品,使零件的取放简单化等,也就是整理、整顿工作。
(3)设备方面。为了能了解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应该有工位设备能力表、加工条件基准等。
(二)通过培训让员工遵守
通过对员工进行标准作业的培训,并使其遵守相关规定,从而减少异常的发生。人员培训方面主要有作业要领书、刀具更换作业要领书、质量检查要领书等。
(三)确定保全管理项目
为了防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正常的生产,必须保证设备可动率为100%,为此必须事先进行保全。判别标准有自主保全图表、自主保全计划等。
(四)确认各工程的质量管理项目
质量保证是异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工序内的质量管理项目有作业标准、QC工程图、质量检查标准等。
(五)防止质量确认遗漏
为了保证所有的质量管理项目能够全部被执行而无遗漏,在所有项目被执行完毕之后要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三、异常管理的处理流程
生产异常是生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消灭异常首先要求作业人员要根据作业开始、结束时应遵守的作业标准,定期对作业结果进行检查,确认没有异常。如果此时确认出现异常,要立即报告,采取应急措施。此后,需要针对发生的问题,找出真正原因,消除这些因素,防止问题再发生。对应流程是否清晰、对应方法是否得当、异常解决职责发挥是否充分对生产计划的完成和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异常“报告、联络、商量”
异常报告、联络、商量应成为一线员工的常态化习惯。“报告”主要是指下级向上级报告;“联络”主要指平级或横向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商量”主要指平级之间或上级与下级之间在对具体事务进行处置之前,通过平等的发言与讨论来决定如何处理事务的过程。
(一)异常报告
遇到异常情况要养成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的习惯。及时报告是员工降低自我处事风险的方法,也是一名合格员工的基本素养。
(二)异常联络
异常联络是指遇到异常情况,在本身的业务职责或能力范围内的事物由于涉及其他人员或部门,要积极地与相关方(含人员或部门)进行联系和处理。特别是在两人或多人合作的工作中,由于联络不及时经常会给团队或组织的整体工作效率或质量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在异常联络中可使用一些辅助性的文件,如质量问题联络单(见图16-5)。
(三)异常商量
商量是指当遇到异常情况时,虽然在自己的业务及职责范围内,但由于经验不足一时拿不定主意,要主动与相关人员或组织商量,确定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