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常见的十大差错是什么?

2023年3月8日14:48:59生产现场常见的十大差错是什么?已关闭评论

一、常见的十大差错

由于工作内容的不同,企业所产生的差错也千差万别,但一般可归纳为十种类型,见表16-1。

生产现场常见的十大差错是什么?

表16-1 常见的十大差错

二、导致人为差错的根源

在生产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差错,究其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人为差错造成的。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一)知识或技能不足所致

这是指操作者不知道或不理解操作要求,或不具备按要求操作的技能,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乏工作经验:有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如让一个新人去操作,就容易产生差错。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差错,可采取加强训练、标准作业等预防措施。

(2)对过程/作业不熟悉:由于操作者对作业过程或步骤不熟悉而产生误操作。如汽车驾驶中,不熟悉自动变速器的人踩刹车时以为是离合器。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差错,可采取加强训练、预先检查、标准作业程序等预防措施。

(3)行动迟缓:由于操作者判断或决策过慢而导致的差错。如漆包线在锡槽焊接时间为3秒之内,如果操作者动作过慢,5秒后才从锡槽内拿出就会导致绝缘不合格。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差错,可采取强化训练技巧、标准作业等预防措施。

(4)缺乏适当的作业指导:缺乏作业指导或作业指导不当而发生差错的概率是相当大的。如装配机壳,假设正确的装配方法是先装一颗螺丝,后装对角螺丝,再装其余的螺丝,若作业指导书中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随机装配螺丝,则可能发生装配间隙等差错。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差错,可采取标准作业、工作指导等预防措施。

(二)无意识出错

这是指操作者具备按要求操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也打算按要求操作,但在具体操作时却弄错了。具体有以下几类:

(1)遗忘:这主要是由于操作者精神不集中,忘记了作业或检查步骤。如忘记在拧螺丝之前先装上垫片。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差错,可采取预先警告操作者、定期检查等预防措施。

(2)识别错误:由于看得太快或太远而未看清,导致对工作指令判断或理解错误。如作业指导书中指明更换IC时需同时加热各引脚,但操作者理解为逐个加热各引脚。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差错,可采取加强培训、加强注意力和警觉等预防措施。

(3)疏忽:许多差错不是因为操作者不会操作,而是因其工作时心不在焉造成的。如有些人无意识横穿马路,而没有注意到亮着红灯。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差错,可采取强调专心、纪律约束、标准作业等预防措施。

(三)有意不遵守

这是指操作者具备按要求操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但因“赶时间”或估计问题不大等,而有意识地未按操作要求执行。具体有以下几类:

(1)故意差错:出于某种原因,操作者在工作中有意制造差错。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差错,可采取加强教育、纪律约束等预防措施。

(2)意愿错误:有时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决定不理睬某些规则时会发生差错。如在视线内没有车时,司机闯红灯。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差错,可采取加强教育和经验积累等预防措施。

新乡重夫认为,零缺陷可通过良好的工程与调查来实现,任何差错都可以从工程角度加以解决。因此,在上述原因导致的大多数差错中,我们可以采用防错技术与装置。

三、防错原则

为有效防止作业差错,我们应遵循以下四条防错原则。

(一)只生产“需要”的产品

这里的需要,是指在需要的时间只生产所需数量的产品,也就是即时生产(JIT)。若提前生产或生产太多,都会带来库存积压等浪费,增加出错机会;若生产不及时或生产太少,则会影响生产进度。因此,只生产“需要”的产品,必将大大减少各种差错,降低浪费。

(二)防患于未然

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工作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产生差错,若我们能提前识别出各个差错的潜在模式,提前(甚至在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环节)采取措施,这将使我们有机会从源头消除差错。如对现有作业过程进行分析,削减、简化和合并作业步骤;或在过程设计阶段,企业设计出专门的系统、程序或装置来防止可能产生的差错,将出错机会完全消除掉。

(三)全员参与

防错管理是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都可能产生差错,企业要实现“零缺陷”的目标,不能仅依靠少数人,只有人人都有预防差错的意识,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认真挖掘潜在的差错并研究对策,形成共同参与的氛围,才能消除差错。

(四)持续改善,追求完美

建立持续追求完美、追求“零缺陷”的企业文化是实现防错的根本保证。在采用防错思路和设计防错装置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