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 (Standard)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利益为目的。若按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按生产过程的地位,可分为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在标准化工作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这些活动尤其要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和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的过程。
2.标准化的作用、目的和原理
(1)标准化的作用。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在制造型企业里,生产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和工时,生产出品质符合要求的产品。如果制造现场的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者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2)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有四大目的,即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通过标准化,可以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将个人的经验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有了标准化,每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3)标准化的原理。实现标准化要遵循一些基本原理,如标准化的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使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简化原理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形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协调原理就是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最优化原理是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