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序操作标准?影响工序操作的因素?

2023年3月6日14:46:59什么是工序操作标准?影响工序操作的因素?已关闭评论

工序操作标准的基本概念

全面工序管理中的工序操作标准分析(包括生产一线的员工和职能部门),是理解“具体怎么做”的过程。在生产部门中,主要是研究如何使工人的操作及工人和机器的配合达到最为经济和最有效的程度。这种分析是研究一道工序、一个工人(或者一组工人)完成某项具体工序内容的各个操作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与程序分析的区别是:程序分析是研究整个制造(例如液压支架的制造)的运动过程,分析到工序为止;而工序操作标准的分析是研究一道工序的运动过程,分析到操作为止。在相关职能部门中,工序操作标准是针对之前分析的工序内容,确定更为具体的工作内容、顺序、方式以及要达到的标准要求。

1.操作的定义和分类

广义的操作定义是指人用手活动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技能,含义很广泛,一般是指劳动、劳作,或者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操作。本书中的操作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独立完整的劳动活动,是加工工序或作业的再分解,同时操作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动作。

根据操作的结果将操作分为以下两类。

(1)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是指使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操作,即改变了劳动对象的形状、大小、成分、位置或者表面状况,如气割支架部件、支架的装配、支架部件的喷漆等。

(2)辅助操作

辅助操作是指保证基本操作顺利实现而进行的操作。如在装配支架时,安装、找正、卸下零件等操作。

2.工序操作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工序操作分析的内容是,通过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工序操作分析的总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操作疲劳,使操作者能高效、舒适地工作。具体包括:

①使作业内结构合理,删除多余、无效的操作,使操作最有效,操作总数最少;

②使人和机器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工作,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能;

③改进操作方法和工作地布置,减轻操作者的疲劳。

3.工序操作分析的方法

在使用机器的作业中,一般使用“人机程序图”进行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在作业过程时间上的协调配合关系,尽量减少人和机器的空闲时间,使人和机器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作业中,则用操作程序图(双手操作图)进行分析,寻求作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运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的方法消除多余操作和动作,改善不合理的操作方法,使操作简单、有效。

在有多个操作者共同完成的作业中,则用工组操作程序图(多人操作程序图)进行分析,研究集体作业中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消耗。工序操作分析一般采取分解工序的办法进行研究,将工序分解成工步、操作或者综合操作,并采用“ECRS”四大原则进行分析和评价。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