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确定企业经营目标、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对企业经营成败有重大影响的经营决策,具有下述主要特征:
1.整体性
经营决策的整体特征可以从时空两个不同层次来考察。从空间上看,经营决策不仅涉及组织内部与市场环境的关系,而且要求企业各个部分的协调统一;从时间上看,经营决策不仅影响企业目前的生存,而且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必须把企业与环境、目前与未来、部分与全局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统筹兼顾、全面考虑。
2.目标性
任何经营决策都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目标是企业在特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标志。没有目标,人们就难以拟定未来的活动方案,评价和比较这些方案就没有了标准,对未来经营活动效果的检查也就失去了依据。
3.可行性
经营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企业的未来行动。任何行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理论上非常完美的方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决策方案的拟定和选择,不仅要考虑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4.选择性
决策的实质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而要能有所选择,就必须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方案。事实上,为了实现相同的目标,企业总是可以从事多种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在资源要求、可能结果以及风险程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不仅有选择的可能,而且决定了选择的必要。
5.满意性
选择经营方案的依据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最优决策往往只是理论家的幻想,因为最优决策要求:
(1)决策者了解与企业活动有关的所有信息。
(2)决策者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编制出所有的可行方案。
(3)决策者确知每个可行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然而这些条件是难以完全具备的。第一,从广义上来说,外部存在的一切都对企业的目前和未来产生或多或少,或者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然而企业很难收集反映外部全部情况的所有信息;第二,根据有限的信息,企业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方案;第三,任何方案都需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目前预测的未来状况与未来的实际状况可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差别。因此根据目前的认识确定未来的行动总是有一定风险的,也就是说,各行动方案在未来的实施结果通常是不确定的。在方案的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难以做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做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6.过程性
经营决策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行动。过程性的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首先,经营决策不是一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通过经营决策,不仅要选择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方针,还要决定如何组织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人员培训、机构调整、资金筹措以及市场营销等。只有当这一系列的具体决策相互协调并与总体目标和方针相一致时,才能认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已经形成。其次,这一系列具体决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从经营目标的确定到经营方案的编制、评价、比较和选择,包括了许多人参加的一系列工作。从理论上看,我们虽然可以把这些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然而在实践中,它们往往相互联系,交错重叠,难以截然分开。
7.动态性
经营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性相联系。决策的过程是动态的,没有真正的起点,也没真正的终点。实际上,经营决策的目的是使企业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与外部环境的特点尽可能相适应,以更好地完成企业任务。然而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企业的决策者必须不断地关注并研究这些变化,从中找到可以利用的机会,据此调整内部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实现企业与环境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