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狄逊定理的启示与例子:不做被累坏的主管

2019年7月12日11:04:05古狄逊定理的启示与例子:不做被累坏的主管已关闭评论

古狄逊定理的启示

古狄逊定理指的是,管理者应该放权给下属,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它的提出者是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逊,他认为管理是让别人干活的艺术,他曾经说:“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最差劲的管理者。”

有一天,一个男孩遇到迪士尼的创办人华特,问他:“你画米老鼠吗?”

“不,我不画。”华特笑着说。

“那么你负责想所有的笑话和点子吗?”男孩接着问。

“也不。我不做这些。”华特摇摇头。

男孩一脸困惑,接着追问:“那么,迪士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么啊?”

华特笑了笑,告诉这个男孩:“我把自己当作一只小蜜蜂,从片厂一角飞到另一角,搜集花粉。我的职责就是给每个人打打气,让大家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管理者都是工作狂,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工作。有时候他们会觉得需要员工的帮忙,但是又怕他们做不好,以致最后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并不理想,管理者本人会把自己陷在琐碎的事情当中,无暇顾及更重要的事情,从而导致领导的彻底失败。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注重治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监控行为,让治理进入一个自我控制的治理状态。为了进入这种状态,治理者应该管好头和脚。”杰克·韦尔奇也有一句经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不会事必躬亲,而是把权力放出去,并且正确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协作,得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对管理者而言,把手中的权力分出去的好处显而易见。把精力从繁忙琐碎的小事中腾出来,转而思考企业的前进方向问题,价值要比解决具体的小事情高得多。管理者下放权力,一些事情让下属承担起责任,不但能刺激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有机会成长起来。

管理的真谛不是要管理者自己来做事,而是要管理者帮助别人做事。成功的帝王不是全才,他只是善于用人;同样,成熟的管理者不是凡事亲力亲为的“苦力”,他会把一部分权力和事情分配给能够胜任的下属。很多管理者喜欢做“集权者”,不喜欢分权,但实际上分权只是授予权力,权力的所有人是管理者。授权给下属,不仅能将自己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能够更有精力地投入到决策等重要事务中,还能提高下属的积极性,让下属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管理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是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会授权,将一些事情授予自己信任的下属,从而为自己节省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在授权的过程中,必须讲究策略和技巧,在对权力的一收一放之间找到运用权力的正确节奏。

第一,择人授权。

管理者要根据下属能力的大小和其他个性特征等区别授权。如果下属能力比较突出,宜多授一些权力,这样既可将事办好,又能锻炼人;但如果下属能力比较弱,不宜一下子授予重权,否则就可能出现失误。同时,管理者还要考虑下属的一些性格特征。有些人善于沟通,那么可以授权让他解决人事关系及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事;有些人性格内向比较稳重内敛,那么可以授权他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第二,当众授权。

授权的时候一定要在公司内部公开表明,管理者授予了谁什么权、权力大小和权力范围等。这样可以让指令迅速地传达给公司上下,也能给被授权者树立一定的权威,从而避免在今后处理授权范围内的事时出现程序混乱,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授权有根据。

授权不能只在口头上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书面依据。管理者应该用备忘录、授权书、委托书等书面形式向下属授权。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当别人提出质疑时,可以此为证;二是明确了其授权范围后,可以严格规定被授权者的授权范围,从而更好地管理下属;三是避免管理者将授权之事置于脑后,又去处理其熟悉但并不重要的事。

第四,授权不授责。

管理者在授权后不要求被授权者承担对等的责任。因为授权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种可为也可不为的权力。管理者授权给下属,实质上是请被授权者帮助他办事,是一种委托行为。当被授权者做出成绩时,应当给予奖励和表彰;当事情出现失误时,管理者应该自己来承担责任,而不应该将责任推给被授权者。这样的话,能够大大提高被授权者的积极性。

掌握以上授权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管理者就能够充分利用授权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做一个轻松的主管。

古狄逊定理的例子

劳勃·高尔文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1964年,他继承父业,担任了摩托罗拉公司的董事长兼最高主管。他在掌管公司以后,注重将权力与责任分散,以维持公司员工的进取心。摩托罗拉公司从而竞争能力大增,业务突飞猛进:1967年业绩为4.5亿美元,1977年业绩增加到将近20亿美元。

高尔文是授权的高手,他从实际工作上体会到员工有无穷的潜力,如果委以重任将会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他说:“公司愈大,员工愈渴望分享到公司的权力。在比较大一点的公司,每一个人显然都希望能感觉到自己就是老板。因此,我们现在所做的,正是要把整个公司分成很多独立作战的团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大部分人都分享到高尔文家族所拥有的权力与责任。”

在高尔文看来,一个人如果能操纵自己的命运,那么他一定会比较有进取心。所以,他不断地去创造一些适当的环境及计划,尽量让员工多参与跟自己有关的管理工作。“有一些特定计划可能通过执行而显得不切实际。对于这一点,我们将会见风转舵,改用较好的计划。但通常,我们计划的原则仍然是尽量创造机会,让比较多的人参与管理工作,分享权力与责任。”

为了将“权利与责任分散”,高尔文将权力下放给所属各工厂、各部门。同时,为了设法让员工分享权力与责任,高尔文建立了一套明确的升迁制度。在摩托罗拉公司,只要员工在履行责任中创造性地工作,就能获得相应的权力。例如,当某一项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眉目而需组织力量进一步突破时,公司就授予你全权。所授权力之大,一般相当于公司的高级主管,有的甚至于接近公司的总经理,被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怪人们赞叹说:“摩托罗拉公司是技术本位者的晋升阶梯。”

最优秀的主管可能不是最轻松的,但肯定不是最累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授权,将会激发员工的进取心及创造力,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