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效应的启示与例子: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

2019年7月12日11:01:48飞轮效应的启示与例子: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已关闭评论

飞轮效应的启示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在开始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你不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使你的事业之轮转动起来,而一旦你的事业走上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后,你反而不用再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飞轮效应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在起初的时候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使你的事业向着好的方向转动,而当企业的发展走上平稳道路之后,就一切都会好起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万事开头难”。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即使暂时没成功,但是你的付出总会有回报。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在最初的时候积累实力,持续提升绩效,积蓄巨大的力量,渐渐地你就会发现最初的积累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任何企业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实现企业最终的目标,管理者不仅要不断创新,勇于攀登高峰,更要坚持不懈,在困难面前决不放弃。

第一,要有长期发展的准备。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资金、人员、组织和技术等各个方面,管理者都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要有不怕困难的决心。

一般来说,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管理者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困难,最重要的是保持清晰的头脑,认真分析现状并找出解决方案。

第三,善于自我调节。

作为管理者,承担着企业发展的重任,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面对着许多风险,因此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用合理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第四,在发展中不断成长。

企业在不断发展,管理者也要不断成长。管理人员不仅要从企业发展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也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给自己充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第五,对企业时刻保持关注。

当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时,管理者可能无需再花费更多的精力,但是这并不是说管理者不用再用心。相反,管理者更要对企业时刻保持关注,在战略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飞轮效应的例子

案例1

克罗格公司的总裁和著名的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就曾运用飞轮效应成功推动了公司的整体改革。当时,公司上下有5万员工,即便有人同意他的改革意见,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推动5万人的改革进程。经过认真思考,吉姆决定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这个团队的任务就是“慢慢地但坚持不懈地转动飞轮”。就是这个团队,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了改革方案的可行性,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效益增长点。后来,在吉姆的团队取得卓著的业绩后,公司里越来越多的人对改革充满了信心,甚至积极参与到改革的过程中去。最终,吉姆的改革方案大获成功。

后来,吉姆·柯林斯还调查了1435家大型企业,经过比较和分析,吉姆得出了一个结论:任何一个公司,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都没有绝对的“神奇时刻”,都不是在某一天一跃成为行业领袖的,都是在一天天的努力后,终于慢慢地推动了成功的飞轮,并且通过不断加力,让飞轮越转越快。

案例2

世界电器之王松下幸之助最初只拥有一个仅有4人的小作坊,如今却已经是拥有5万多职工的跨国大集团。松下幸之助在《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的前言中这样说起成功,即“坚持=成功”。

幸之助最初创办松下电器公司的时候,只有100日元,只有四个员工,这四个人分别是:老同事森田延次郎和林伊三郎,还有自己的妻子和内弟。资金不足,人员不足,然而幸之助没有退缩,他就用100日元,带领这四个人一起创办了松下电器。后来,因为幸之助经营不善,无甚收入,两位老同事相继离去,只剩下幸之助夫妇和内弟3个人苦苦支撑。

幸之助收到的第一张订单,是1000只电灯底座的订单,后来,随着他不断努力,终于有了一张又一张的订单,有了松下的发展。

幸之助曾这样回忆创业初期的情形:“那段时间真是异常艰难,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成问题。”事实确实如此:从1917年4月13日起到1918年8月止,幸之助为了维持松下的运转,十几次将夫人的衣服、首饰等物品送进当铺抵押贷款。

可不管怎样艰难,幸之助坚持下来了,他从看不见松下的“飞轮”旋转,到看到“飞轮”晃动,坚持了很多年,可以说,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坚持,如果没有他的持之以恒,就不会有今天的松下电器。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