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精粹
企业的各具体业务单位,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而制订的具体战略计划,就是业务战略计划,它是指导性文件,直接指导企业各项业务开展。业务战略计划的制订,不只是一个工作程序上的安排,更是一种谋略。
理论指导
通过剥离、出售、转让、兼并、收购等方式,对企业拥有的一切资产进行有效的运营,以实现资本增值最大,企业业务战略的终极目的就在于此。用科特勒的话说,利用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实现企业和竞争对手之间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并给企业的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业务战略计划在某种程度上讲,不但是工作程序,而且更是一种谋略。
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成本领先和集中差异化,以及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整合的战略,企业通常会在这五种广义的业务战略中进行选择。企业业务战略计划的制订,应是明确的、可靠的和具体的,而且要体现出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当然,比如产品线广度与特色、目标市场的细分方式与选择、地理涵盖范围和竞争优势等,都是业务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会涉及的多方面因素。但最终目标都一样,就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科特勒看来,一家企业不太可能会成为市场上的“全能战士”,所以要懂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劣势,才是业务战略的精髓,也是市场竞争的王道。
科特勒指出,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优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成本全面优先: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最低化,是企业所应追求的,这样能在价格上获得绝对优势,以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在价格上低于竞争对手。
(2)差别化:企业应当发展那些在某些效益范围内会产生经营利益差别的优势。通过对整个市场的评估,从中发现某些重要的客户利益区域,并集中力量在这些区域完善经营。
(3)集中化:企业应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少数产品与服务上。从了解这些细分市场的需求入手,运用产品差别化或者成本领先策略。
科特勒认为,最有效的战略是要求企业寻找战略同盟者,否则,如果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战略,即使是那些巨型企业,也不能取得在其业界的领导地位。如西门子、IBM等,凭借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制定全球性的标准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联盟,这是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虽然处在激烈的竞争中,但是许多由新技术催生下的企业可能会暂时忘记竞争,选择共同制定业界全球化的标准。在新技术领域,众所周知,能得到事半功倍的利益的,往往是标准制定者,他们顺理成章地会成为市场领导者。这正如现如今所流传的一句话: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
寻找战略同盟者,其实也是市场的营销组合,企业正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取得发展机会的。正如科特勒所言,凡是有竞争的地方,同样也会有合作。
即学即用
力争做到行业领先,做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以取得更大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