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诺曹效应: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信誉

2019年7月1日07:46:59皮诺曹效应: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信誉已关闭评论

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

商人分三种:只贪图利益的,充其量一辈子做一个小商人;能够看清市场的,只能做一个中商人;而一个能把做人的原则放在首位的人,才能成为一代大商人。做人之道与经商之道其实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天下最聪明的生意经是“做人重于经商”,也就是说,要经商必须先做人。那些眼睛只看到钱,甚至企图靠坑蒙拐骗做生意的人,只可能赚一把是一把,永远都不可能把生意做大。而那些心明眼亮,懂得把做人的利害关系放在第一位,能够以诚待人的人,则会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信”。一个生意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句话、做出的每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在这一点上,华人巨商李嘉诚不仅把这个“信”字体现在生意场上,也把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件小事最能说明他的不失信于人。

在20世纪50年代,李嘉诚初做塑料花的时候,香港皇后大道中有间公爵行,他常去那里接洽生意,并且经常看到一个四五十岁很斯文的外省妇女在那里乞讨,虽是个乞丐,但她从不伸手要钱。李嘉诚每次都会拿钱给她。有一次,天很冷,李嘉诚看见人们都快步走过并不理睬她,便和她交谈,问她会不会卖报纸,她说,她有同乡也干这行,于是,李嘉诚便让她带同乡一起来见他,想帮她做份小生意。

时间约在后天的同一地点,而客户偏偏在前一天提出要到李嘉诚的工厂参观,客户至上,李嘉诚也没有办法。于是在交谈时,他突然说了声‘Excuse me’,便匆匆跑开。客人以为李嘉诚上洗手间,其实他跑出工厂,飞车来到约定的地点,途中,超速和危险驾驶的事都做了,但好在没有失约,见到那妇人和卖报纸的同乡,问了一些问题后,就把钱交给她,她问李嘉诚姓名,李嘉诚没说,只要她答应自己一件事,就是要勤奋工作,不要再让他看见她在香港任何一处伸手要钱。事毕后,李嘉诚又飞车回到工厂,客户正在着急,问道:“为什么在洗手间找不到你?”李嘉诚笑一笑,这事就过去了。

李嘉诚对事业的“信”与他对人的“诚”是分不开的,诚信相合,即为“义”。

对人要守信用,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综观那些事业上有成就的大商人,对他们来说,“义”字,实在是终身受用。

青年时的李嘉诚为了独立创业,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商业天地,他满怀愧疚之情离开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塑胶公司。老板是个善人,非但没有怪他,还设宴为他饯行,这更让李嘉诚感动。20多年后,由于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香港塑胶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原料大危机。已经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挂帅救业,同时,把自己公司的库存原料拨给以前自己打工的那家塑料公司,把自己的恩公从倒闭的边缘挽救回来。年过花甲的翅胶公司老板噙着热泪说:“我没有看走眼阿诚的为人。”

也许有人认为,传统道德与商业文化大相径庭,水火不容。但成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却能将这两者很好地融为一体。在香港这个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中,他体现出了一个中国商人应有的传统美德,确实难能可贵。

能把生意做大的人,他们都深通“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的道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