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关心一个人能做什么

2019年9月7日16:48:41团队管理:关心一个人能做什么已关闭评论

对一个企业来说,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如何关注和关心每个人能为集体利益做些什么,这一重要课题也是北大的管理课非常关注的问题。

作为管理者,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为自己培养出一批可用之才,这就需要管理者真正了解员工、关心员工,把握他们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找到培养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北大人把团队管理看做是一门用人的艺术,将这门艺术用四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就是“知人善任”。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应充分了解员工的优点和缺点,在分配工作职责时,应尽量使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扬长避短,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作用,给员工提供充分发挥才干的机会,使他们满怀热情和信心地投入工作,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和成就感,体味工作的乐趣、展现个人的价值。对团队来说,这是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它可以使每个成员的优势得到发挥,使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也会使整个团体士气高昂,形成各尽所能、团结一致做事业的风气,最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团体的目标。

管理好团队,目的是做成事业,途径是“善任”,前提是“知人”。要做到“知人”,既要对员工的品质有所了解,也要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北大的管理课总结了管理者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团队管理者要充分了解每位员工的品德

品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内核的东西,是立身的根本。一个人品德的高低程度决定了他在处理事情时所采取的态度,也体现了他处世的智慧水平。管理者要了解团队成员的品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看他对待父母、家人、朋友的态度;

(2)要看与他交往的人的道德水平;

(3)要看他如何对待竞争对手和比他能力强或者更受重视的人;

(4)要看他在别人获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的具体表现;

(5)要看他怎样对待别人的隐私和缺点;

(6)要看他如何对待地位比自己高或低的人;

(7)要看他如何对待陌生人的求助;

(8)要看他如何对待不义之财;

(9)要看他在责任面前如何表现;

(10)要看他在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时的表现。

以上信息,管理者不一定全都需要了解,即使仅仅了解其中一部分,也足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道德品质。一般来说,在职场中,道德品质良好的人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忠于朋友,喜欢与道德高尚的人交往,尊重对手,能够为他人的成功喝彩,不因他人的失败而高兴,尊重别人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缺点,在上司、下属面前不卑不亢,对陌生人热心帮助;不贪图不义之财;不推脱属于自己的责任;当别人指出自己缺点时也不记恨。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员工的品德进行初步的判断,也有助于我们给他们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但是,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者对员工的了解也会逐渐加深,如果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员工和自己的最初判断不一致,应该适时地重新调配他们的工作。

2.团队管理者要详细了解每位员工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发展潜力的大小和他的性格构成是密切相关的。性格是一个人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做事的倾向性,它是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无法抹去的底色,对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做事方法和事业发展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团队管理者要了解员工,就要对员工性格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了解员工的性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看他在人多还是人少的场合更为活跃;(2)要看他喜欢安静还是热闹;(3)要看他对别人介入自己空间的反应;(4)要看他对待自己的错误或失误的态度;(5)要看他对待别人缺点的态度;(6)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7)要看他面对紧急事件的态度;(8)要看他对犹豫的事情的最后决定;(9)要看他的着装风格;(10)要看他的说话风格和走路姿势。

从人的性格可以判断,一个人是适合在办公室的环境里独立工作,还是适合与别人合作从事社交工作;是适合做常规性的工作,还是适合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工作;他是把工作做得有计划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对工作的态度是认认真真、精益求精,还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完成工作任务时是急躁冒进却讲求效率,还是沉着冷静但拖沓落后;对自己是严格要求,还是妥协迁就;对紧急事件是冷静对待、机智处理,还是方寸大乱、手足无措。

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做事的风格,一般来说,性格开朗、活泼的人比较擅长外联、营销类工作;较为沉默、做事有条理的人适于做文件管理工作;富有激情与创意的人适合做项目设计工作;性格沉稳、思维缜密又仁爱宽厚的人比较适合做决策者。

3.团队管理者要重点了解每位员工的能力

工作能力是每位员工能否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因素,也是管理者给员工分配工作任务的主要参考依据。每个人由于社会经历、性格特征、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他们在能力上有所不同,管理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衡量员工的能力:

(1)了解员工的社会经历。

了解员工的社会经历主要是通过了解他的家庭环境、所经历的重要事件等方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有很大影响,长期家庭教育的熏陶可以无形中塑造我们的才能,如出身商人家庭的人通常善于理财和营销;出身干部家庭的人往往具有领导和组织才能;出身律师家庭的人一般擅长辩论。此外,从一个人所经历的重要事件中,可以看出他具备的一些能力,如有过从军经验的人一般执行力比较强,做过教师的人讲解与沟通能力比较强。

(2)了解员工的教育背景。

了解员工的教育背景,主要通过了解员工在以往的学习或工作中获得的荣誉和奖励等方面入手。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为适应社会需要,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也逐渐细化,更趋向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所以,要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就不能忽视他们的教育背景,一定要看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否与团队事业的需求对口或相关。工作经历对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也有很大影响,因为能力都是通过锻炼得来的,相关工作的从业经验是锻炼一个人工作能力的练兵场,通过困难的考验得到的能力才是最真实的能力。在以往工作中获得的荣誉、奖励等,无疑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很好证明,一个有着辉煌过去的人,很可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上几个方面是管理者了解员工工作能力的基本切入点。不过,北大的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者在了解员工时,也不能迷信员工的社会经历、性格特征、教育背景等,更不能把这些作为判断员工工作能力的唯一依据,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才是判断员工工作能力的最终标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