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法则活学活用:品质就是硬道理
“只有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这是所有企业共同的生存之道。注重精细化的管理,加强每个管理环节数据化的科学管理,千流百川,汇聚一统,凝聚科学发展观、知识观,提升企业产品品质,企业就会有更广阔的发展,才能傲立于世界的前沿。
品质是产品的基础。在对一个产品的品质都产生不信任的前提下,无论你的品牌建设怎么搞,都仿佛在沙滩上建大厦,根基不牢。
有一流的品质,才会有广阔的市场。企业如何才能提高产品品质,是每个企业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管理者的责任和任务。
品质的认知度不仅仅是某个单一品牌的问题,消费者往往还会形成对某个国家整体品牌的“国别”品质认知度。例如,大家往往认为,日本的产品“精细实惠”,美国的产品“时尚高档”,德国的产品“稳重严谨”等。那么,在国外,中国品牌的整体认知是怎样的?几乎无品牌可言,仅仅是价廉而已。从其他国家不断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中很容易地就理解这一点。因此,站在中国品牌整体提升的角度,中国企业也更应该加强品质的建设。这一点中国乳业之王伊利集团就做得很好。
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麦伟略教授,最喜爱伊利牛奶,通过长期以来对于伊利集团案例的深入研究,麦伟略教授几乎已经变成了伊利集团的“粉丝”,伊利集团对于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生产安全等环节的标准化、精确化管理,令他直到今天依然记忆犹新。而“平衡为主,责任为先”的伊利法则,则被他称为是具有东方文化精髓的新型企业管理理念。在被问到会如何向美国消费者介绍伊利集团时,他毫不犹豫地答道:“我能说的,除了品质,品质,还是品质。”
“伊利”是中国食品行业第一个进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民族品牌。哈佛商学院对其格外重视,前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伊利集团案例进行研讨,并在正常的案例课程之外特别增加了一倍课时,用于对伊利集团案例的解读,这在中国企业中尚属首次。
“我们坚持用世界最高的标准,为消费者生产最好的产品。这是伊利集团赢得一切认可最重要的理由,也是伊利集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伊利集团总裁潘刚这样说道,“‘中国制造’绝不廉价。我们欢迎每个人品尝我们的产品——用你们最挑剔的标准!”
产品品质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只有产品品质了保证,企业才能放心大胆地去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