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抉择。”因为现实往往总是把人至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囚徒困境在生活中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而且形式大多不拘泥,不再局限于二人之间的困境博弈,也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的痛苦抉择。这就是博弈,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的博弈。
“妈妈,我要买耐克运动鞋,脚底有透气孔的那种!”
“多少钱?”
“1300多元。”
“这么贵?赶上我半个月工资了呢!”
“同学们都有,我也要!”
这是13岁的初二学生小军放学回到家里和妈妈的对话。大多数朋友会指责小军不懂事、爱慕虚荣、喜欢攀比、不体念父母赚钱养家的艰辛。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目前学生穿的校服是学校统一制作的,单从衣服上看,学生无法分出三六九等。那么比什么?比学习好当然太“老土”,于是比鞋子、比手机、比MP4。你说要孩子不要和人攀比?那你无疑是把孩子推到另一个体系――大多数同学之外的体系。这是家长的无奈,也是社会的无奈。这就是囚徒困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写照。同学间的攀比对大家都不好;但是别的同学都有了,你也得有,否则你就是同学中的“另类”,你就会遭多数同学的白眼。
商业领域,囚徒困境在商业领域也不少见,比如价格战、广告战等。让我们看看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楼市。
随着炒房客与投资者逐渐撤出楼市,“刚需”与改善型需求“鸠占鹊巢”成为市场的购房主力,这一群体的消费观念比较理性,喜欢货比三家,往往事先制订心理价位,不会轻易接受过高的楼价或住宅总价。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与消费者形成了博弈。
开发商认为,大城市经济发达,居民储蓄存款十分可观,虽然很多居民已经买不起房,但是仍有一部分较高收入阶层可以买一套或几套房,如果降价,不但会损失利润,而且会给部分市民造成楼价还会下降的印象,从而造成“降不降价都卖不了房”的被动局面。
开发商进一步认为,如果自己的楼盘降了价,很可能会引发其他开发商降价,最后引发惨烈的“价格战”,因此大部分开发商决定不降价。但是这种“囚徒困境”中的完美博弈是建立在所有的开发商步调一致坚决不降价的前提之下的,一旦有个别开发商打破了这种均衡而决定降价,市场将形成新的博弈格局。
同在一个公司上班,一天小李所在部门的负责人以“联络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感情”为由提出举行集体活动——AA制聚餐。并提议去距公司不远的一个名家酒店订个大包间。最终,负责人实行民主投票,向所有员工征求意见,以投票的结果定聚餐地点。
去?还是不去?
如果按照个人的意愿,谁也不愿意为一次聚餐而花费大把的钞票和时间,但是从人情世故上讲又不可脱离群体,因此聚餐是必要的。然而,是否同意如此昂贵的高消费聚餐地点呢?从每个员工的角度出发,没有人愿意去,大家都希望简单聚聚就好。
但投票的结果却很有意思:所有员工几乎都是在抱怨声中选择了同意。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人们往往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就是现实与传统博弈的不同。博弈理论是死的,而人的思想却是活的,难以猜测和预见的。
我们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欲望的囚徒。越是想着如何最有利于自己,就越是难以做出选择。即使从自身最大利益出发了,得到的结果也未必就是自己最想要的,最有利于自己的。
从个体的眼光看,都希望自己与对手的一系列对局中尽可能地得高分。那么,如何打破二人格局的“囚徒困境”呢?下面是为那些处于“囚徒困境”的人提供的一些建议。
1.不嫉妒
在博弈中,人们习惯于一个人赢,另一个人就输。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反而是双方都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做得很差。双方的合作是可能的,但并不是总能实现。人们倾向于采用相对的标准,这个标准经常把对方的成功与自己的成功对立起来。这种标准导致了嫉妒,嫉妒导致企图抵消对方已经得到的优势。在“囚徒困境”的形式下,抵消对方优势只能通过背叛来实现。但是背叛导致更多的背叛和对双方的惩罚。因此嫉妒是自我毁灭。
因此,你没有必要非得比对方做得更好。特别当你要和许多不同的对手打交道时更是这样。只要你自己能做得好就没有理由去嫉妒对方的成功。因为在长时间的“重复囚徒困境”中,其他人的成功是你自己成功的前提。
2.不首先背叛
只要对方合作你也合作就会有好处。如果你先背叛直到对方合作,才开始合作。这实际上是一个很有风险的策略,因为你的最初的背叛就可能引起对方的报复,并使你处于要么被占便宜要么双方背叛的两难境地。如果你惩罚对方的报复,这种反应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如果你宽恕了对方,你就得冒被欺负的风险。即使你能避免这些长远问题,对你的最初背叛的当下报复会使你希望自己从一开始就应该是善良的。记住,只会占“傻瓜”的便宜是没有用的,它只不过是一个自我毁灭的过程。虽然不善良在最初看来似乎是很有希望的,但长期下去它将毁坏使自己成功所必需的环境。
3.对合作与背叛都给予回报
“一报还一报”超常的成功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但又是很有力量的建议:要回报。在第一步合作之后,“一报还一报”只是简单地回报对方在上一步的所为。在反应对方的背叛时,“一报还一报”保持了惩罚和宽恕的平衡。可见,最优的宽恕水平与环境有关。特别是如果主要的危险是来自那些善于占“好说话”的规则的便宜的策略,那么,太多的宽恕就要付出代价。因此,对参与者的一个很好的建议是对合作和背叛都要给予回报。
4.不耍小聪明
在“囚徒困境”的情况下,人们容易耍小聪明,但对方对你的行为是有反应的,对方将把你的行为看作你是否回报合作的信号。因此,你自己的行为将会反射到你的身上。在这个情况下对方将认为你不值得有任何反应,对方会把一个显得不可预测的规则看作不可改造的,结果自然是导致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