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构思形成的条件
有利于实际的创造性成果的产生,需要创造者主体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创造者自己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有创造性冲动。企业创新环境也要允许创造者能有机会实施自己的新奇想法,不能一棍子打死。
如果在公司中有一种很有创造性的建议被提出,那么,这条建议的创造性越强,越是出人意料,效果和影响力越大,它所受到的抵制就越大,反对的人就会越多。培养一种没有这种抵制现象——突破创造性的社会心理障碍的气氛,是促进创造性发挥的第一步。
通常,人们抵制革新出于以下三个动机:
(1)人类所具有的留恋过去、希望维持现状而不希望改变旧事物的想法。
(2)由于缺少经验,对做好新事物没有信心。
(3)对别人的新颖构思感到嫉妒。
这三个方面是人们抵制创造性建议的内心想法。由于建议抵制者认为这种思想不仅自己有,而且他人也有,所以要使这种抵制带上正当的色彩,他们往往无意识地感到不好意思公开表现出这种内心,所以就用下面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抵制。首先提出要考虑一下“那种事情能否成功”。自己缺乏让建议实现的自信心,也不准备在建议上下工夫,并提出以下理由以削弱建议者的锐气。
1. “建议是不可能实现的。”
(1)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看,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2)即使理论上可能,设想也过于激进。
(3)设想的前景美好,但实行起来问题很多。
(4)反对那样做的人很多,很难受到欢迎。
(5)其他公司不得而知,我们公司是不行的。
(6)没有人手、资金和时间,结果将因能力不足而无法实现。
(7)以前曾经试过,但行不通。
进而,如果建议者说明建议能够实现,抵制者就会提出以下批评,强调建议的实行是无意义的。
2. “即使能够实现,其结果如何也是令人担心的。”
(1)没有效果,只是无价值地浪费时间。
(2)能否收到最好效果是令人怀疑的。
(3)即使成功了,也落后于时代。
(4)如果不能顺利实现,就是一个责任问题。
抵制者说出以上理由的目的在于掩盖自己缺乏自信。
如果创造性建议的抵制者知道这条建议的确有实现的可能性和有值得一干的意义,他们可能有这样一种心理:他们迷恋于自己的范围、过去的习惯,固执于维持现状,不想付出辛苦给予培养。他们为了掩饰自己故步自封的内心,会进一步提出以下看法。
3. “那种想法一开始就是轻率的。”
(1)那是“随便想到的”。
(2)为时过早,时机尚未成熟。
(3)如果是那样的好东西,其他人理应也在干。
(4)对结局的调查不充分。
为了打击建议者的积极性,抵制者往往又会提出:“再进一步慎重考虑一下”或者是“充分研究一下”,也有可能表示不采用而采取避开问题或转移话题的做法。
即使这样,如果建议者仍然努力说明时机是恰当的,调查和研究也很充分,而且强调成功之后会取得很大效果,通常的抵制者就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种嫉妒心理。其他人一提出好的想法,他们就有意识地加以诋毁。因为不好直接对此加以驳斥,就从各个辅助的方面进行刁难。
人类的本性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明不赞成来自创造性的新设想,因此,在充满这种抵制气氛的地方,发挥创造性是难以想象的。即使创造性的设想成为事实,周围的人也绝不会轻易表示肯定。
即使肯定反对的理由是正确,也不要认为原来的想法没有希望。怎样做才能消除反对的理由呢?这需要自己来研究、探讨。总之,各种抵制创造性建议的说法是一种没有表现出来的本性的感情流露,即使从理论上打破其反对的理由也还不行。所以,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外乎用强大的意志力,千方百计地说服周围的人们,让周围人们认识到应当去引导这一建议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