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精神的共性特征

2019年9月2日03:03:44现代企业精神的共性特征已关闭评论

协作精神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团队(或以班组、或以部门、临时任务组织、或以兴趣小组为基础)形式来促进企业员工的协作精神。

不同企业都有不同的成长历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但是,现代企业精神也具有共性内容,主要表现在参与、协作、奉献等几个主要方面。

1.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即是企业员工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它是企业兼顾满足员工各种需求和效率、效益要求的基本方法。

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发挥聪明才智,得到比较高的经济报酬,改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而企业则由于员工的参与,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益目标。

在实施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要反复把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市场形势和努力的主要方向传达给员工,使员工的参与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管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员工知识化程度和参与管理的经验采取不同方式。一般情况下,参与管理可分为如下三种形式:

(1)控制型参与管理。控制型参与管理一般适合于员工知识化程度较低、参与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它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在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局部建议,经过筛选后,由工程师和主管人员确定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提出问题阶段是由员工主导的,但解决问题阶段主导权控制在工程师和主管人员手中。

美、日、德等国企业中的参与管理很多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长处在于它的可控性,但由于它倾向于把参与的积极性控制在现有的标准、制度范畴之内,因而不能进一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2)授权型参与管理。如果员工知识化程度较高,有相当多的参与管理经验,即可采用授权型参与管理。它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而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得到批准后被授予组织实施的权力,以员工为主导完成参与和改革的全过程。例如美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智能服务业的员工知识化水平较高,多采用这种模式。

(3)全方位参与管理。它是指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不限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工作范围以外的其他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企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员工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并发挥创造力。这种模式是针对员工具有较广博的知识,管理部门又具有相当的宽容度,企业内部择业又有很大的自由的情况而采用的。

2.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是现代企业精神强调的重要内容。协作精神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团队(或以班组、或以部门、临时任务组织、或以兴趣小组为基础)形式来促进企业员工的协作精神。团队在许多现代企业中已成为促进企业员工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美国管理学家哈默指出,团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是重新构建公司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相联系的一种企业精神。它是指在组织企业经济运营过程中,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社会多做贡献的精神境界。企业只有坚持公众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公众的好评,使自己获得更大的、长远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设施等事业。通过这些活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企业注重社会责任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强化企业的道德责任感。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