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分层理论,财务管理文化也可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即财务物质文化、财务行为文化、财务制度文化、财务精神文化。但从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的重点来看,后三者是需要着重探讨的内容。如果说这三者是“因”,那么财务物质文化可称为“果”,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质上的折射。因此以下我们重点探讨财务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财务行为文化
财务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不成文的行为标准、行为惯例等。它是财务管理价值观在行为上的折射。从人员结构上看,财务行为包括财务高级管理人员行为、模范人物行为、员工群体行为等,这些人员的行为既是财务行为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财务行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1.高级管理人员行为
财务管理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企业领袖和财务高管,他们的取舍、褒贬和自身的行为模式会被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所效仿,一些行为方式会习惯成自然地成为默认的行为方式。正如卓越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总是与一些卓越的企业家密切联系一样,良好的财务管理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卓越的高级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文化特别是财务价值观的大力宣传和身体力行,它会激励中层管理人员在所负责的机构和部门发挥与之相似的领导作用。
2.模范人物行为
在财务管理文化中,模范人物将财务管理文化具体化、人格化,在财务管理文化体系中起着“标杆”作用。他们是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会被企业员工作为效仿的行为规范。模范人物区别于高级管理人员的是:他们通常只是企业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一般企业员工的行为差别并不大,但是他们的行为卓越地体现了财务文化的某个或某些方面,比一般员工取得更多的成绩,具有先进性。
3.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
企业员工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财务管理文化的全貌。高层管理人员或模范人物毕竟是个体行为,而员工的群体行为则是决定企业财务管理文化是否先进的关键。
(二)财务制度文化
财务制度文化包括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在财务管理中,财务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同时,财务制度文化的中介性,还表现在它是精神和物质的中介。财务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正是由于制度文化具有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所以其对财务管理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财务精神文化
财务精神文化是财务管理文化的精髓。它包括财务价值观、财务职业道德、财务管理哲学等。
财务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成功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从哲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而财务价值观是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意义的终极判断。西方财务管理的价值观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其中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观点。由于对风险和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得不够,利润最大化和每股盈余最大化的价值观已基本不被学术界或企业所赞同,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观念是被普遍采纳的企业财务价值观。
职业道德是雇员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统一。财务管理职业道德是企业员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财务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制度和企业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
财务管理哲学是企业在长期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财务管理根本意义、财务管理中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领导者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机构之间等)等问题的总的看法。不同的财务管理哲学决定了企业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和行为取向。比如一个以“财务管理创造价值”为财务管理根本使命的企业与另一个以“财务管理要做好会计核算和报告”为财务管理根本任务的企业,其财务管理活动的方式、方法、人员构成、财务管理成果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