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朋友大学四年同窗,毕业后怀着美好的憧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在社会上好好闯荡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们一同合伙做生意,结果他却被那个朋友出卖了。虽然这个男孩满身是伤,狼狈不堪,但他却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朋友并不一定就可以完全信任。
其实,人们在重复博弈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永远都有道德底线,有时候人往往会在重复博弈中摔大跟头。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男孩子重新振作起来,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工作或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博弈,然而永远不变的是,博弈不是一次性的,就是重复的。人们在面临每天的重复博弈中,总会发生不同的事情。有人在重复博弈中用道德累积出以后的预期;而也有人在重复博弈中明白了很多道理。在重复博弈中受伤害的人,会比在一次性博弈中所受的伤害要大,而重复博弈带来的长久利益要比一次性博弈多得多。
确实,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总是存在这样的认识:熟悉的人不会欺骗自己,大家都这么熟悉了,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样的思想让人们认定了重复博弈中不会拥有“伤害”这个名词。圣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去由他打。”这样的话如果用在重复博弈中,就是要我们时刻明白一件事情,我们正在进行的重复博弈随时可能变成一次性博弈。而如果你想继续重复博弈,就要懂得接受一切后果。当然,我们要懂得只有宽容才可以将一次性博弈转变成为重复博弈。
我们要永远等待重复博弈中某个一次性博弈吗?实则不然。人们要懂得在重复博弈中觉醒,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受到更好的保护。正如在囚徒困境博弈中我们了解到,两个歹徒因为都怕对方供出自己,因而都选择了指证对方。同样,人在重复博弈中,要面临的就是无数次的背叛和指证。一次性博弈只有那么固定的一次,而重复博弈中,我们谁也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在哪一次会先背叛、指证自己。
就像是《李敖有话说》中说的那样:“相逢一笑泯恩仇,不赞成。以德报怨,何以报恩?恩仇那么好泯?为什么呢?你注意一个人,当他有仇不报的时候,他就是忘恩负义。为什么有仇不报,就是忘恩负义?因为这种人恩怨太模糊了,恩怨是非不分,这种人是不可信的。”
人应该学习如何在重复博弈中保护自己,而且要在事情发生后,能够给予伤害我们的人一些惩罚。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只有抱有善良和宽容的心态,才能够与人进行重复博弈。当然,我们也应该时刻准备报复来自对方的背叛,这就是所谓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实际上,“防人之心”是每个人必须上的一堂课。它或者告诉我们什么是善良,或者告诉我们什么是邪恶,但是无论是什么,我们都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抱有伤害他人的想法。如果害人,我们也会得到他人的报复。宽容与善良的人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胜利者,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善良地去处事,宽容地对待他人。但是宽容不是纵容,如果有人伤害了我们,我们要懂得去回击,而不是一味地容忍。
在重复博弈中,很多人因为认识上的盲点而走入误区。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善良且宽容的人,那么那些所谓的盲点与误区也就不复存在了。